病例还会不会大规模增加?——与钟南山面对面话疫情防控

南方网讯 眼下,不断变化的数字、态势严峻的疫情,牵动着千万颗心。关于病毒从何而来、什么症状该去医院、疫情高峰何时到来……面对各种各样的疑问与忧虑,新华社记者28日专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高级别专家组组长钟南山。

疫情研判:还是局部大爆发

问:从仅湖北武汉一地发现,截至目前30个省份报告感染确诊病例,您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走势如何判断?它是一个多点局部爆发,还是一个大面积蔓延的态势?

钟南山:截至28日,全国报告确诊的病例4529例,在确诊的病例里,死亡病例106例,确诊病例病死率是2.3%。病死率并不是特别高,但传染性比较强。

1月19日,我们特别提到了有人传人,特别是有医务人员感染。全国防控措施启动很快,抓住两个要害,一是发现早,二是早隔离,这是现在最原始也是最有效的办法。

我们采取了比较积极的措施,但病例数还是增加的,从1月20日前后200多例到目前4000多例。它是什么态势?是全国大爆发、全国的多点爆发,还是局部大爆发?我的看法,还是局部大爆发。除了武汉以外,广东病例数属第二位,207例,我不太同意这是一个全国多点大爆发,现在还是一个局部的大爆发。

问:目前确诊病例有递增之势,预计什么时间疫情将达到高峰?

钟南山:没有人能够非常准确地预计。它现在已经不是动物传染了,是人传人的问题,而人传人有个潜伏期,发病的潜伏期我们正在进行更准确的评估,可能是3到7天,一般不超过14天。

问:为什么确诊病例数在过去一周内出现陡增?

钟南山:从近200例增加到4000多例,也就是一周多时间。原因很多,首先,病毒出现人传人,这是新发传染病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第二个很重要的原因是采用了比较积极的措施早发现,现在检测也比较及时。可能病例原来就存在,现在检测加快,一般3到4小时能够检测出来,可以及时诊断。

问:与SARS相比,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有哪些新的特征?最近关于早期症状不典型的信息不断多起来,病情隐匿性增强,一些没有发烧、儿童病例等已经出现,是否意味着病毒本身已经发生变异,它的传染性是否会进一步增强?

钟南山:感染特点不一样,是不是意味着病毒开始变异?我认为这是两个问题。新型冠状病毒的感染特点,与SARS是不一样的。相当多的病人没有高烧,开始症状不太严重。它最突出的是两个症状:一是发烧,一是全身无力、乏力,一些有干咳,痰很少。病毒变异并不是说表现在它的症状出现非典型,关键是传染毒力明显增加。这个疾病大多数还是典型的发烧、乏力,部分出现干咳,少数有流鼻涕鼻塞,还有少数有胃肠道的症状,还有个别的有心肌、消化道、神经系统的问题。

尚未看到确切证据显示有“超级传播者”

问:您多次提到的“超级传播者”是否已出现了?

钟南山:由于病毒在体内有一个适应过程,如果听任其自由传播,病毒适应于体内环境后生长迅速,部分超级易感病人就可能成为超级传播者。他或在短期传播给很多人,而且这些被感染者马上传播给第三代、第四代,这样才成为一个大的疫情。但到现在为止,我不认为有这样的一个情况。

超级传播者没有很严格的定义,不是说一个人传多少人就叫超级传播者,更重要的是这些被它传播的人迅速传播给下一代。但到现在为止,一个人传给比较多的人,这些人再进一步传给更多的人的现象并不多。我不认为现在有很确定的超级传播者的存在,但以后怎么样很难说。

问:新型冠状病毒究竟源自哪里?有研究说首例感染者并没有华南海鲜市场接触史。

钟南山:你怎么知道第一例没有接触这个海鲜市场就不是因为这个病毒?人们发现的第一例并不等于先前没有这样的病人。从流行病学来看,这种新型冠状病毒,与2017年发现的一种蝙蝠上的病毒是同源的。它是通过一个中间贮主传染给人。就像SARS出现在广东,它是通过其中间贮主,比如食肉类猫科动物,代表是果子狸。新型冠状病毒有可能还有一个中间贮主,我们正通过全基因检测在各种各样动物上寻找,看看有没有高度的同源性,这个中间贮主从目前看估计可能还是某类野生动物。

坚持早发现、早隔离

问:接下来,返程春运即将拉开序幕,这对疫病防控带来哪些影响?对于返程人员是否应该有排查措施?

钟南山:返程春运涉及差不多千万人数回流。但我不觉得返程春运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因为外头过春节了,如果延长几天假期,就超过14天了,要感染病毒的话,有病就有了,在当地治疗了,没感染也就没有了。

现在的问题是从武汉再出去的人,还是要注意。前提是疫情不是全国性的大爆发,而主要是武汉和周围地区的大爆发。这些地区的春节往返,仍需十分注意。

所以20日我提过“不去武汉,不出武汉”,后来武汉对交通也进行了很得力的管制,互相的感染就少了。

问:您预计疫情还要持续多长时间?

钟南山:当年SARS持续了差不多五六个月,但我相信这个新型冠状病毒不会持续那么长。因为我们在第三波疫情开始后,国家层面已经采取强力的措施,特别是早发现、早隔离,这两条做到了,我们有足够的信心防止大爆发或者重新大爆发。当然,我们很多科研攻关还在持续做。

问:接诊患者的临床医生发现,一些患者并没有发热症状,怎么排查隐形的感染者或潜伏期患者?

钟南山:有些病人发展会比较慢,潜伏的带病毒者有多大的传染性,需要做一些观察及研究。对潜伏的带病毒者还是要注意,在机场、在口岸、在铁路进行常规的体温检查,是需要的。不能只注意少数非典型的,什么办法都不能把它杜绝。

对于症状不明显,或者说没有症状的人,我们要特别注意什么?要跟老百姓讲,凡是去过武汉或者接待过武汉来的人,或者你自己亲戚朋友有接触的话,可以做一些普查检测,现在我们的检查方法灵敏度、时效性都改善了,能发现这种类型的病人。

相信武汉这座英雄的城市

问:您认为目前武汉疫情防控取得了哪些进展,还将面临哪些风险点,应该如何应对?

钟南山:目前武汉最关键的是如何减少医院内的感染。医院要变成一个传染的主要场地,那不得了。因为医院是人群密集,很多人来了,到发热门诊来,互相传染是个大问题。

这个工作需要全国来支持,同时武汉要建立一个相当于小汤山这种类型的医院,防患于未然,也就是说,假如病情传染控制不住,还往前发展的话,“小汤山”型医院是必须要的。

这两天我的学生给我的信息,他们心情有很大的改变,现在他们觉得大家的斗志都上来了,全国支持他们。所以我觉得这就是一个劲头上来了,很多东西都能解决。全国帮忙,武汉是能够过关的。武汉本来就是一个英雄的城市。

科研进展顺利

问:你也担任疫情攻关科研组长,目前进展如何?

钟南山:还是顺利的。对大多数医院大多数医生来说,当务之急是救治病人,尽量减少死亡病例,这是第一位的。科研是支撑,所以我们很多科研的工作要做,但是不能像过去那种严格的随机对照,是在医疗过程中观察一些新的治疗办法。

我们也在考虑中医的作用,中医一开始就要介入,别到最后不行了才看。在广东就是这么做,在很多地方也这么做。

问:公众关心什么时候能够接种上新型冠状病毒疫苗?

钟南山:疫苗是一个相对比较长的问题。我问过一些专家,满打满算各方面支持,要三个月到四个月,但是也可能这还不够,现在科技人员正在研究它的中和抗体。目前正在加快研究,还有就是看看能不能找到一些更快的办法,这些都是科研的过程。疫苗还需要时间。

问:今天最新的数据,全国治愈出院人数有60例,这意味着什么?

钟南山:治愈出院的数量很快还会增加,很多出院患者是轻症的,有肺炎,但是没有低氧血症。我们现在非常关注危重症的患者,特别是这些患者常常合并一些基础病、慢性病,死亡率相对就高一些,平均年龄大概50到60岁。对于一些特别易感的人群要注意,要特别重视对他们的护理和治疗。

据新华社广州1月28日电

广东医生 驰援武汉

钟南山录制视频为广东驰援武汉医疗队加油,前方队员备受鼓舞——

钟院士特别能给我们信心!

“钟院士发来的视频,特别能体会一线医护人员的付出、特别能鼓励我们继续作战、特别能给出中肯建议、特别能给我们信心!”看完钟南山为驰援武汉医务人员加油的视频,首批广东省支援湖北疫情防控医疗队队员陈爱兰激动地说。

1月28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钟南山为广东驰援武汉医务人员录制了一段视频,为奋斗在前线的“白衣战士”加油。

钟南山的视频,为广东医疗队注入一剂“强心针”。“相信情况会慢慢好的,我们要有坚强的斗志!”钟南山说。

陈爱兰与钟南山同属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也是广东医疗队广医附一领队。

“我在第一时间就带领4位队员共同观看了视频,我们深深感受到,有钟院士等作坚强后盾,大家都更有信心了!”陈爱兰说,看完视频后,他们还不忘自拍一张全家福,向同事和家人报平安。

钟南山在视频中的每句话,都说到了队员们的心坎上。

28日晚,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医护人员临时党支部扩大会上,3名队员正式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并一同观看了钟南山的视频。他们神情专注,不时点头认可,有的队员眼圈开始泛红。

“钟院士说,保护好自己才能够救别人。他深知医护人员都面临着感染风险,提醒我们做好自我防护,时刻不能掉以轻心。”该院血液内科护士梁玉婵说,尽管前方条件艰苦,但大家都没有怨言,展现出广东医者的大爱。

钟南山的视频,感染着广东医疗队的每一名队员。

晚上6时,马上就要出发前往汉口医院上班了,医疗队员王凯和同事们特意又看了两遍钟南山的视频。

“我们也在努力,但是你们是去最前线的地方、最困难的地方、最容易受感染的地方战斗,我向你们致敬。”钟院士的这番话,让王凯这名来自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的年轻医生备受鼓舞:“在前线的人都是好样的,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就一定能战胜疫情!”

南方日报特派记者 卞德龙

后方联动记者 朱晓枫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