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感动】十年前艰难“爬”进校门 十年后站上讲台支教

“如果没有那群支教的老师和医护人员,我这辈子都没办法站起来,更没办法走出大凉山。”暑假接近尾声,在老家四川凉山支教一个多月的26岁大学生熊洞,开学即将升入大二,这个暑假他过得最开心,因为通过十多年的努力,他终于有机会站在三尺讲台上,对十年前帮助过他的人说一声“谢谢”。

熊洞因右腿残疾靠爬行走路。2009年,佛山南海支教队伍到凉山支教,帮助他艰难“爬”进校门,之后发动社会力量帮助他站立起来。一晃已是十余年,曾经的“爬行少年”熊洞,今年暑假回到自己当年就读的村小学当起支教老师。一场改写熊洞“爬行人生”的慈善接力,再萌新芽。

2020年暑假,熊洞回到自己当年就读的村小学做起支教老师,为17名学生辅导功课。 (来源:受访者供图)

16岁前,熊洞因右腿残疾,无法站立,只能爬行。(来源:受访者供图)

16岁时终于有学上

四川大凉山是大雪山的支脉,海拔两三千米,地势凹凸起伏,交通不便,是贫困落后的山区。熊洞的老家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白碉苗族自治乡烂房子村。1996年冬天,两岁多的熊洞在睡觉时将床边取暖用的火盘踢翻,右腿被火烧成了肉团。由于家庭极度贫困,加上村里医疗条件差,没能得到及时治疗的他自此无法站立,只能爬行。

然而,祸不单行。熊洞10岁那年的冬天,他的父亲在矿里干活时遭遇山体崩塌,不幸遇难。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熊洞也因此一直没办法像普通学生一样上学。

16岁时,熊洞幸运地遇到了前去凉山支教的广东义工组织——佛山好友营支教团队。义工团队的发起人伍景勋,得知这个少年爬行了13年,还没有上学时,第一时间找到他的母亲,希望能让孩子入学读书。

“当时母亲担心我上学没人送,靠自己爬行到校很困难,也怕我吃不了那个苦,有些犹豫。但是我内心很想读书,母亲最后便答应了。”熊洞回忆说,自此他开始艰难“爬”进校门读书学习,当时已经16岁的他和一群不到六岁的小朋友一起上一年级。

从家里到学校的山路不算长,700多米的路很多人只需不到十分钟就可以走完,但爬行的熊洞需要近一个小时。熊洞的手掌常常在爬行的过程中被沙石磨破出血,但他一直咬牙坚持,希望自己能多学一点知识,改变命运。

看着爬行上学的熊洞,支教老师们十分难受,于是发动义工志愿者四处奔走,帮他寻医治疗。

在社会各方力量的帮助下,伍景勋的义工组织募集到4万多元治疗费。但带着熊洞寻医问诊的路并不通畅,当地多家三甲医院了解到熊洞的情况后婉言谢绝。最后,义工组织找到了佛山一家专业的外科医院顺德和平外科医院。医院了解到熊洞的现实情况后,表示愿意给予帮助。熊洞的人生终于迎来了转机。

爱心帮他站起来

“要让他重新站起来,手术难度之大是我从业20多年来不曾遇到过的。”当年,熊洞到佛山顺德和平外科医院就医时,院方派出了时任该院业务院长和首席专家的张敬良博士,会同医院专家团队接诊。

经过初步评估,专家们认为,熊洞血管神经等各组织挛缩变形严重,加之他患病时间久,手术风险很大;而且,治疗对显微外科游离皮瓣移植术等方面的技术要求相当高,手术费用至少需要10万元,当时义工组织凑到的4万多元远不够完成治疗。

好在,当时该医院的院领导在听完专家评估意见后,研究决定,冒风险也要接过这支“爱心接力棒”。该院医护人员们得知此事后,也主动捐款了8000多元,希望一起帮熊洞实现走着上学的梦。

术前评估、讨论,定方案,进行术前准备……2009年年底,张敬良亲领专家团队上阵,为熊洞实施了长达12个小时的手术。术后,熊洞经过康复训练和牵引,终于在3个月后站了起来。“站起来的那一刻,我觉得眼前有了光芒,生活有了希望。”熊洞说。2010年3月初,熊洞出院回到家乡。站起来后的他,用6年时间啃完了小学和初中9年的课程,2016年考取了攀枝花市建筑工程学校,并先后获得校园十大“自强之星”“孝心之星”“形象大使”“球赛风尚运动员”等殊荣。2019年,他考上了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成为一名大学生。

其间,来自社会各界的爱心延续不断。顺德和平外科医院的一名员工连续多年资助熊洞上学的学杂费,直到他读完中专。在熊洞念大学时,医院获悉他经济上有困难,也再次提供资助。

现在的熊洞可以快跑、疾行、打球,还能挑一百多斤重的东西。熊洞说:“因为能够站立行走,尊严也‘站’起来了。”

反哺社会帮别人

为了尽量减少别人的负担,熊洞生活中十分节俭。2016年,初中毕业的熊洞再次来到广东做暑期工,还看望了当时为他治疗的医护人员。后来,他常常兼职打工,赚取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费用。

念大学的这一年里,熊洞加入志愿者团队,有空时便去养老院与公共场所做义工。帮老人捏捏腿、按按肩,缓解疲劳,向公众宣传垃圾分类……熊洞觉得只要尽自己的力量帮助到别人,就会感觉很开心。

2020年7月14日,放暑假回到老家的熊洞在村里的小学当起了支教老师。“我把村里的孩子们召集起来,给他们上课,跟他们分享外面精彩的世界,丰富他们的知识。”熊洞介绍,这一个多月来,他为17个二至六年级的学生上课,每天授课7个小时,除了进行语文、数学、英语辅导之外,还为学生们开设了音乐课。为了备课,他有时忙到凌晨两三点,就算期间有几天身体不适也咬牙坚持了下来。他的善心义举也感动大学同学,有同学主动要求加入志愿支教行列。

在课余时间,学生们很爱向熊洞打听大山外的风景、人和事。熊洞也常常勉励孩子们刻苦学习,通过知识改变命运,走向更远的地方。

有人问起他为什么要支教?他说,如果去打暑假工,的确可赚钱补贴生活,但自己想做更有意义的事。熊洞说:“孩子们很懂得感恩。他们会送给我一些课余时间画的画或祝福语。每份礼物,我都好好地保存了起来。”

谈及今后的规划,熊洞说,他想过要当医生、当老师,但无论干哪行,都要做个有用的人,力所能及地多帮助别人,将当年的爱心延续下去。“如果当年没有那群支教的老师和医护人员,我这辈子都没办法站起来,更没办法走出大凉山。我永远都不会忘记这些好心人给我提供的帮助,所以我在17岁时便下定决心,以后要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别人,做一些对社会有意义的事情。”

(作者单位:羊城晚报社)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