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砖”世界冠军梁智滨带徒弟了:要培养更多工匠

“把一项技能做到极致,首先要有浓厚的兴趣,同时要严格要求自己精益求精。”11月28日,从北京捧回“全国先进工作者”奖章后的第4天,梁智滨出现在广州市“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职业院校出征仪式上,与即将参赛的选手交流经验。

从“泥瓦匠”到砌筑项目世界冠军,从学生到教师,22岁的梁智滨凭着对砌筑的热爱,一路闯关“升级”。在2020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他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是一个新起点。”梁智滨说,热爱砌筑的初心不变,希望培养更多的工匠,带领学生做一些古建筑的修复工作。

在2020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梁智滨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在2020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梁智滨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一天蹲七八个小时训练成世界冠军

切砖,盘角,砌筑,抹灰……在学校简易的集训基地里,梁智滨六年如一日,潜心训练砌筑。

2014年,初中毕业的梁智滨走出“建筑之乡”湛江吴川市兰石镇,来到广州市建筑工程职业学校(现广州市城市建设职业学校三元里校区)学习施工专业。第一次来到砌墙实训室时,梁智滨被门外摆放的一个砌筑作品“巴黎铁塔”吸引了,“砌筑是一门艺术,竟然能打造出这么精美的作品。”

梁智滨自此迷上了砌砖。从2015年开始接触砌筑实操后,梁智滨每天都要在实训基地“泡”上8个小时。这个被学生戏称为“铁棚”的集训基地,地面堆满了砖头、砂浆和训练砌筑的墙体,空间里布满了粉尘,室内没有安装空调,夏天犹如置身蒸笼……

可梁智滨却乐在其中,周末时间亦用来训练,一蹲就是七八个小时。砌墙,推倒,再砌墙,再推倒,如此循环反复,“蹲得脚都麻了,但是一点点进步,感觉很充实。”梁智滨说。

梁智滨在实训基地。

梁智滨在实训基地。

勤学苦练下,梁智滨代表学校参加了省赛、国赛,进入到世界技能大赛(简称“世技赛”)砌筑项目集训基地进行为期1年的集训,又一路“过关斩将”,最终成为代表中国参加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砌筑项目的唯一选手。

2017年10月,梁智滨坐上前往阿联酋阿布扎比的飞机,出征世技赛,与29名来自其他国家、地区的选手同台竞技。他在4天、22个小时的比赛中砌出3面墙,作品不仅外观精美,且水平、垂直误差均不超过1毫米,以69.89分的成绩夺得大赛第一名。

在梁智滨看来,砌筑也是一门体力活。参加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时,他自己一个人要在22个小时的时间里搬620块砖,每块砖6斤,加起来有1.86吨重,“所以砌筑需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还要吃苦耐劳。”梁智滨说。

“但更重要的是,砌筑是一门艺术,不仅要做到美观,还要做到方方面面的精益求精。”梁智滨说,世技赛对于砌筑作品的评判标准包括尺寸、水平、垂直、角度、勾缝、切砖等,每一项都要力求完美。

培养更多的学生传承“工匠精神”

梁智滨夺得世界冠军的消息传回学校,师生备受鼓舞。他的师弟陈子烽也在老师的建议下开始学习砌筑,并于2019年8月夺得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砌筑项目金牌,让中国蝉联该项目冠军。

“梁智滨师兄给我们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激励我们前行。”陈子烽说,梁智滨夺得中国在世技赛砌筑项目的首块金牌,让师弟师妹们更有信心,相信自己有实力可以去争夺这块金牌。

梁智滨还在影响着更多人。2017年7月,梁智滨毕业后选择留校,成为一名土建实习指导老师,为母校培养更多技能型人才。目前,他正在指导两位“徒弟”参加即将于12月10日举行的第一届全国技能大赛。

梁智滨在实训基地。

梁智滨在实训基地。

从学生到教师,身份转变2年多,梁智滨已能适应教学。他说,作为选手,只要自己把作品做好就行;而作为老师,要给选手画图、出图纸、规划时间,还要全程指导,难度更大。因有了世技赛的实战经验,梁智滨的教学工作也更具有针对性,能更好地将自己的赛场经验传授给学生。

如今,梁智滨不仅指导校内师生,还开设了“梁智滨劳模创新工作室”,结合相关企业的需求开展员工培训,为社会培养更多技能型人才。

作为“90后”全国先进工作者,梁智滨对劳模精神、工匠精神有着自己的理解,“劳模和工匠,就是把一件事做到精益求精、精雕细琢。”

在2020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梁智滨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在2020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梁智滨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梁智滨说,他将以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为新起点,兢兢业业勤耕耘,培养更多技能型人才,希望能带着学生做一些古建筑的修复工作,发挥所长,回报社会。

【记者】 马立敏

【图片】受访者供图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