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盲犬小杰:它是我的出行伙伴,也是我的孩子

王志华(左)和周彤的婚纱照,两只导盲犬是他们的“孩子”。 受访者供图

王志华与导盲犬“芒果”。 南都记者 王森 摄

南都讯 王志华和周彤已结婚两年,他们住在北京50多平米的二居室公寓里,拥有一个“四口”之家,芒果和小杰是他们的“孩子”,它们分别是王志华和周彤的导盲犬。

4月28日是国际导盲犬日,导盲犬作为“舶来品”,在中国发展仅有15年。在我国的视障人群中,导盲犬使用者是一个小众群体。周彤经常听到对导盲犬的质疑,导盲犬成本高昂,一般家庭能否负担得起?导盲犬在中国为何数量如此少,是因为不实用吗?稀少的导盲犬,领养是否公平公正?电子盲杖等高科技工具不断发展,是否可取代导盲犬?为此,周彤开通抖音账号“导盲犬小杰”,记录她与小杰的生活点滴,收获了不少网友的喜爱。

A

“天价”导盲犬,养得起吗?

一只导盲犬从基地“毕业”要花费20万,成本高训练难,淘汰率高

“这狗真大,毛滑溜溜的,挺好摸。”时至今日,周彤依旧能回忆起自己与小杰的初遇。如今,9岁的小杰已经陪伴了周彤6年,陪伴王志华5年多的芒果也有8岁半了。

导盲犬作为“舶来品”,在中国发展仅有15年。2006年,被誉为“中国导盲犬之父”的王靖宇教授培养出了国内首只导盲犬,同年,王靖宇在大连成立了中国首家导盲犬培训基地——大连导盲犬训练基地。直至今日,大连导盲犬训练基地仍是国内唯一一家面向全国视障人士,且得到中残联挂牌认证的导盲犬培训机构。基地工作人员梁佳告诉南都记者,目前,从大连“毕业”的现役导盲犬全国共有239只,其中北京有28只,芒果和小杰正是其中一员。

周彤时常听到对导盲犬的质疑,她开通了抖音账号“导盲犬小杰”,自己拍摄、剪辑短视频,“我就是把手机拿在身前随便拍拍。”她说。受视力的限制,周彤上传的视频时常“翻车”,常出现黑屏、画面太小、反转等情况,但她与小杰的生活点滴,收获了不少网友的喜爱,不过其中还有一些声音——“有人在我视频下面留言,说我是有权有势的盲人。”面对此类留言周彤又气又笑,“他们咋就那么肯定我有钱有权呢?”

培养导盲犬的成本高的确是不争的事实。梁佳告诉南都记者,一只导盲犬从基地“毕业”大概要花费20万元,她表示,导盲犬训练成本高,一是由于国内路况复杂,增加了训练的内容与难度;二是由于较高的淘汰率。目前,大连导盲犬训练基地的导盲犬合格率在55%左右,尽管这一数字已从基地创始初期的5%至6%提高了不少,但依然不尽如人意。

“基地考虑到我常在北京挤公交,为防止别人不留神踩到导盲犬,给了我一只比较大的狗,而且我走得比较快,小杰和我步速匹配。”周彤说。申请者通过考核后就可以与基地签署免费的使用协议,周彤免费获得了小杰的使用权。她把小杰带回家的开销,都花在共同训练期间的食宿和为小杰购买导盲鞍等用具上,大概一万元左右。如今,周彤每月花在小杰身上的费用在七八百元左右。“这其实跟养孩子一样,条件好就吃高端的,条件不好,家常便饭也能健健康康地活不是吗?”周彤说。

B

导盲犬这么少,轮得到普通人吗?

社会捐款少资金短缺限制,基地每年能培养出约35条“毕业犬”

我国导盲犬数量极少,目前,大连导盲犬训练基地每年约能培养出35条导盲犬,而限制基地“毕业犬”数量的原因很简单——缺钱。

成本高昂的导盲犬免费提供给视障人士,基地的资金如何保证?据了解,大连导盲犬训练基地的运行主要依靠社会捐赠,除此之外,基于基地2010年评估每只导盲犬12万元的成本,每“毕业”一只导盲犬,大连市政府会给予基地6万元的补贴,多年来并无变化。

尽管15年来基地的训练效率大幅提升,但导盲犬的训练成本同样在增高。梁佳告诉南都记者,这是由于社会捐款的不稳定限制了基地的各项投入。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大连导盲犬训练基地的社会捐款下降了60%左右,难以维持基地的正常运转。

基地创始人王靖宇教授表示,资金短缺限制了基地的犬只繁育与训导员培养,在二者受限的情况下,基地发展进入了一个死循环。在此模式下若想增加“毕业犬”,只能增加训导员的工作强度,而提高强度会导致众多员工离职,培养一名训导员至少需要两年时间,这就是基地面临的“造血困局”。

简单来说,淘汰率的降低得益于基地近年来不断提升的培养技术,然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资金的缺乏限制了导盲犬的成本与培养数量。

大连导盲犬训练基地曾有评估,在资金稳定,导盲犬培养的各环节得到保障的情况下,基地每年可培养的毕业犬数量将持续增长,达到某一节点,单只导盲犬的训练成本会大幅下降。

相较于每年35只的“毕业犬”,基地每年有效的导盲犬申请者在300人左右。当年无法排到导盲犬的申请者只能继续等待,梁佳告诉南都记者,申请者的平均等待周期大概在2至3年。

导盲犬申请有着明确标准,但和所谓的“权势”没有关系。申请标准有:申请者年龄应在18至50岁,这是考虑到申请者的生活经验、经济能力能否照顾好导盲犬等因素;应有固定的出行路线与出行需求,需上班出行;除视力残疾外无其他身体障碍,可独立出行……“只要是符合条件的申请者,等待两三年,基本上都是可以申请到的。”梁佳说。

由于基地接受大连政府补贴,大连市籍的有效申请者无需排队,已有导盲犬退役的视障者无需排队,其他导盲犬申请者完全按照报名时间顺序排队。

C

导盲犬有效吗?

前提是主人与导盲犬之间有足够的信任与默契

导盲犬真的能为视障者的出行保驾护航吗?答案是肯定的。

需要注意,导盲犬能有效辅助视障人士出行的前提之一是主人与导盲犬间有足够的信任与默契。王志华与周彤都坦言,自己在“信任”上吃过亏。

一个月的共同训练期仍不够视障者与自己的导盲犬培养足够信任,这本身是一件颇有难度的事情。

“虽然芒果是拉布拉多,是大型犬,但它也就比我的膝盖高一点。”王志华告诉南都记者,“把自己这个一百多斤的成年人完全托付给一条狗,还是很有挑战的。”遇到芒果前,王志华使用盲杖辅助出行,躲避障碍物完全靠自己判断。“现在狗来替你判断,你不想相信它,犹豫了,结果就会撞上障碍物。”王志华说。

不信任导盲犬的后果,周彤也深有体会。一次小杰突然要带周彤离开便道走自行车道,以为小杰只是调皮的周彤坚持拽着它不改变路线,没走两步,周彤就趴到了一座旧沙发上。

导盲犬更适合在熟悉的环境下工作,例如在日常固定的上下班通勤中,他们鲜有出错。地铁、公交是周彤常选的出行方式,从家到公司17公里的距离,周彤要花费70分钟,这段路程离不开小杰的陪伴。“没有小杰时我从家走去地铁站要20多分钟,现在走10来分钟就能到了。”她说。

在小杰的帮助下,周彤的出行效率大大提高。使用盲杖时,周彤不能行走太快,因为只有在盲杖撞到障碍物后,她才知道前方不通需绕行。“有了小杰带我走后,我甚至都不知道路上有没有障碍物,它会自己绕过去,让我走得很顺畅,速度自然就快了。”周彤说。

如何准确寻找目的地、路上难以察觉的障碍物都曾是周彤的出行难题,小杰可以准确寻找到自家楼栋、盲杖难以探测的障碍物,它也能轻松避开。

导盲犬也有自身的局限性。例如狗天生色弱,无法分辨红绿灯颜色,只能通过前方是否有车来分辨是否应该过马路。由于身高限制,识别高处障碍物也是导盲犬的弱项。对此基地设立了专门的“高空障碍”训练,周彤表示,小杰在这方面做得很好,但在个别情况下也会有失误。

D

随着科技进步,导盲犬会被淘汰吗?

导盲犬有思维有温度,是导盲设备不能替代的

随着技术的发展,视障者的出行辅助工具也在迭代更新,以导盲杖为例,记者以“智能盲杖”“电子盲杖”为关键词在电商平台上搜索,发现相关产品加入了:收音机、一键报警、照明系统等功能,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超声波探测”。据店家介绍,该款电子盲杖最大探测距离为3米,可以震动或语音方式提醒前方地面以上障碍物。

据平台显示,不少消费者对该产品评价不错,也有人提醒电子盲杖不能探测到坑洼之类的地下障碍。

梁佳表示,导盲犬只是视障者辅助出行的选择之一,每种选择各有优劣,导盲犬也并非万能,但它仍有其不可替代的特性。“虽然盲人朋友需要付出精力照顾导盲犬,但这种与导盲犬相互依靠的关系会让盲人朋友觉得他们是被需要的,一些人使用导盲犬后会给我们反馈,自己独立面对社会有了更多勇气。”在梁佳和周彤看来,导盲犬为视障人士带来的情感慰藉是任何电子产品都无法替代的。

梁佳曾发给记者一段文字,是一位导盲犬使用者给她的微信留言,以下是部分内容:“导盲犬不仅能帮助视障人士主动避障,更如同家人朋友一样,是可倾诉可陪伴的精神抚慰。这是目前包括盲杖、电子盲杖等导盲设备所不能替代的。它是有思维,有温度,可主动避障的盲杖。”

“它是我的出行伙伴,也是我的孩子。”

导盲犬对你有何意义?周彤和王志华给出了相同的回答:“在外面,它是我的出行伙伴;在家里,它也是我的孩子。”回到家,芒果和小杰脱下“工服”,还会为了在“爸爸妈妈”间争宠小打小闹。一次芒果被送去宠物店洗澡,在家忙完工作的王志华突然发现芒果不在身边,感到心里空落落的。“我和媳妇在上班的时候还要分开,可芒果24小时和我待在一起,已经离不开了。”王志华说。

一只导盲犬是如何炼成的?

●寄养阶段

首先,基地会把两个月大的健康幼犬送往寄养家庭。“寄养阶段是导盲犬社会化的第一阶段。”梁佳介绍,“导盲犬要走入家庭、走入社会,所以它们必须喜欢和人在一起,学会和人相处。”封闭的导盲犬基地无法提供家庭化、社会化的环境,寄养家庭是导盲犬培养必不可少的一环。

●基础测评

幼犬满一岁后会接受基地的基础测评,一只合格的幼犬要满足对声音不过于敏感、胆量大、喜欢与人互动等条件,通过测评的幼犬将进入培训阶段。

●培训阶段

一只准导盲犬的培训期在一年半到两年左右。训练内容包括,熟悉交通环境、绕过障碍物、在穿着工作鞍的情况下用身体语言提示路况变更等。训练过程中,工作人员会对导盲犬逐步考核,三岁前不能达标的犬只不再能成为导盲犬。

●共同训练期

犬只训练达标后是为期一月的“共同训练期”,该阶段需导盲犬申请者与导盲犬共同训练。通过考察每位申请者的出行环境、性格、步速等,基地会为每人挑选最合适的导盲犬。在共同训练期,申请者要与自己的导盲犬24小时相处,并学习导盲犬工作的口令手势、行走体位、如何照顾导盲犬、如何带导盲犬上厕所等等。申请者通过考核后就可以与基地签署免费的使用协议。

声音

导盲犬是一扇窗,让大家关注到视障群体生活现状

一家人的生活也曾面临困难。早些年,带着芒果和小杰出门乘坐公共交通、购物、吃饭时,王志华和周彤常常被拒。“一开始会很生气,和对方吵架。”王志华坦言,自己一度曾害怕出门,走到哪里都要紧绷神经。而在王志华夫妻常去的地方,芒果和小杰就会得到热情欢迎,在王志华看来,这源于大家对于导盲犬了解过少。

经过正规训练的导盲犬,除了完成导盲任务外,性格温顺,也不会在室内随意排泄。“盲人朋友看不见,难免会踩碰到自己的导盲犬,所以导盲犬必须绝对温顺服从。”梁佳介绍,给导盲犬带嘴套不仅没有必要,还会分散注意力,影响导盲犬工作。排泄也是导盲犬的必修课,大连导盲犬训练基地要求导盲犬必须在有草、土的地方大小便,王志华和周彤总会随身携带塑料袋,等导盲犬排泄完后,摸索着将粪便处理干净。

在周彤看来,频上热搜、引发争议的导盲犬,可以成为公众关注视障人群的“窗户”,她希望大家可以通过导盲犬看到更广泛的视障群体的困境,“导盲犬是一扇窗,是一扇让大家关注到视障群体生活现状的窗。”周彤说。

A12-13版采写:见习记者 王森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