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红色印记的时代光芒

4月2日,广州市各界干部群众来到广州起义烈士陵园参加祭扫活动,致敬英雄,缅怀先烈。

风雨百年,中国共产党始终秉承着初心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砥砺前行的制胜密码,是南粤大地上一处处红色印记的精神内核。

翻开南粤大地波澜壮阔的历史篇章,红色精神耀眼夺目;追寻南粤大地的革命足迹,红色资源灿若星河。

广州市中山五路昌兴街的两幢砖木结构楼房,记载着《新青年》南迁广州的岁月。广州素波巷一栋小红楼里,见证着中国共产党广东第一个支部的诞生。广州市越秀区恤孤院路,中共三大曾在这里召开。梅州大埔三河坝,一座纪念碑诉说着当年的战火硝烟。深圳莲花山顶,邓小平同志雕像以迈步向前的姿态,注视着前方……一处处红色印记,闪耀着灿烂的光芒。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是时代的责任。作为红色资源极为丰富的红色热土,今天的广东,正在从红色印记中探寻历史脉络,解读精神密码,赓续红色基因,凝聚奋进力量。

永不褪色的红色印记

走进位于广州市中山二路92号的广州起义烈士陵园,庄严的陵墓大道、高大的起义纪念碑、肃穆的血荐轩辕亭,一个个标志性建筑引人瞩目。

刻在建筑上的一幅幅雕塑画卷,记录着90多年前那场起义的多个场景:数小时激战,胜利占领广州城区;第一次打出“工农红军”的旗号;建立全国第一个城市苏维埃政权—广州苏维埃政府;数千人壮烈牺牲,起义部队向东江、北江撤离……

宏大画面展现了一段激动人心的历史,也展现了在那段峥嵘岁月中,一个有着崇高理想信念的群体不断探索和成长的过程。

百年红途,粤印深深。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是党和国家红色基因库。南粤大地上,无数像广州起义烈士陵园一样的红色基因库,传承着一代代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蕴藏着中国共产党的制胜密码。

作为中国近现代民主革命的策源地之一,广东的红色革命历史跨度长,重要事件影响大。从共产党领导广州起义的英雄壮举,到红军长征在南粤大地播下的革命火种;从中共三大在广州胜利召开,到珠江两岸涌起改革春潮,百年间,成千上万的优秀中华儿女在这片土地上演绎着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事迹,留下了永不褪色的红色印记。

据统计,广东有4300多处革命遗址,其中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革命文物30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革命文物105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革命文物729处;有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13个、红色旅游A级景区23个。全省21个地市82个县(区、市)列入中宣部、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公布的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有重复划入的县、市、区),包括原中央苏区片区、海陆丰片区、长征片区(红一方面军)和广东片区,是全国为数不多全域覆盖的省份。

让红色遗址“活”起来

红色资源是一代代共产党人矢志奋斗的生动记录,蕴藏着我们党永葆本色的生命密码。如何用好用活红色资源,使之历久弥新,发出时代光芒,是促进红色文化有效传承的重要途径。

热闹非凡的马克思街、列宁街,修葺完好的百庆楼,庄严的中洞改编纪念广场……走进惠州市惠东县高潭镇,一个个让人印象深刻的红色景点,逐渐唤起人们关于“东江红都”的历史记忆。

地处东江腹地的高潭,在20世纪20年代诞生了全国最早的区级苏维埃政府;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又成为东江纵队和人民武装力量的重要活动地区。高潭被誉为“广东井冈山”和“东江红都”,是广东极为重要的红色旧址。近年来,通过加大经费投入,推进活化利用,高潭多处红色革命遗址得到保护修缮,多个景点日益蝶变成红色旅游“打卡”地,焕发出新的活力。

不断加大经费投入,着力探索建立活化利用的长效机制,是广东近年来激活红色文化的发力点。从印发《广东省红色革命遗址保护利用行动方案》,到启动“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从统筹资金加强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到建立“革命文物保护修缮—陈列展示—周边环境整治—红色旅游景区”的全流程建设模式,一系列措施的落地,让广东对红色文化的传承和诠释得到不断提升。

革命旧址是滋养党员干部初心使命的“营养剂”。在红色资源丰富的汕尾,依托18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9个国防教育基地,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每年接待参观干部群众200多万人次。2020年,广东省委批准在深圳、韶关、惠州分别设立“深圳改革开放干部学院”“广东南岭干部学院”和“东江干部学院”,旨在统筹用好广东红色教育资源和革命文化资源,加强全省党员干部党性教育阵地建设。一年多来,这些地方在打造红色教育高地、活化红色资源上做出了宝贵的探索,取得了丰富的经验。

红色资源是地方经济发展的“助推器”。近年来,广东同步推进革命文物保护和红色旅游精品打造,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在多地成功打造一批红色文化高地。据统计,“十三五”期间,广东新增红色旅游A级景区9家,遴选100处红色革命遗址,开发9条传承红色基因学习体验线路,红色旅游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带动作用。

从红色记忆中寻找初心密码

1934年11月初,红军部队奇袭韶关城口,进入镇区的数万名红军坚持在小镇河边街、正龙街的街巷屋檐下露宿,纪律严明,对当地群众秋毫无犯。80多年过去了,城口镇仍完整保留着一条“红军街”,红军的宣传口号和战斗遗迹仍然清晰可见,当年红军和人民群众亲如一家的故事仍在广泛传颂。

风雨百年,中国共产党始终秉承着初心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砥砺前行的制胜密码,是南粤大地上一处处红色印记的精神内核。

从广东共产党人率先领导建立工农武装,开辟出海陆丰、琼崖、东江等革命根据地,到20世纪50至70年代,广东人民艰苦奋斗,先后修建雷州青年运河、东深供水工程、罗定长岗坡渡槽等一批重大水利设施,再到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大考中,党员冲在一线,全力以赴支援,与全国人民一起铸就伟大抗疫精神……在每一个历史阶段,广东人民用自己的奋斗,书写深刻的记忆,留下深深的足迹。

今天,在高潭革命历史陈列馆,我们可以感受到“忠诚如铁、敢为人先、不怕牺牲、一往无前”的革命精神;在雷州青年运河红色教育基地,我们可以感受到“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在南雄梅岭,我们可以感受到陈毅《梅岭三章》中那种坚定信念……每一处革命遗迹、每一件珍贵文物、每一堂传统课都是鲜活的教材,无不折射出革命先辈崇高理想、坚定信念、爱国情操的光芒。

一面面迎风飘扬的精神战旗,是广东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创造新的更大奇迹的强大精神支柱。进入新时代,前进路上依然会有雪山沼泽、浅滩暗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可为广东奋力开启新时代改革开放新征程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可以让红色精神在南粤大地绽放新的时代光芒。

◎《南方》杂志记者/刘龙飞发自广州

◎本文责编/曹建民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