荡涤人心的南粤之“声”

岭南文艺与生俱来的强烈使命感和革命性,百年来一次又一次凝聚起民族力量

◎《南方》杂志记者/影子发自广州

《东战场上的烈焰》画中被炸毁的上海东方图书馆废墟,把人们瞬间带回“一·二八”的沉痛之中;

“我爱你春天蓬勃的秧苗,我爱你秋日金黄的硕果……”每当《我爱你,中国》的旋律响起,一腔爱国深情便会涌入心间;

…… ……

这些,都是百年经典文艺作品里的广东旋律、广东“声音”。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广东文艺家响应时代召唤,始终与时代同行、与人民同心,贡献了一大批传世精品。

文艺具有培根铸魂的作用,承担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职责。广东是岭南文化发祥地、近代革命策源地、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红色文化在百年中,始终浸润着南粤大地、涵养着这一方文化山水。回望广东文艺百年历程,广东反映革命先烈和优秀共产党人精神的经典作品层出不穷;在近现代、当代中国的思想文化进步发展中,广东文艺亦始终行走在引领时代精神的前列。

红色力量

岭南文艺发展历史,是与国运相结合的历史,也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脉律动在时代变革的潮流中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历史。岭南文艺与生俱来的强烈使命感和革命性,在百年来,一次又一次凝聚起民族力量,鼓舞士气。现如今我们欣赏到的一部部经典的岭南红色文艺作品,都曾经在当时吹响过时代的号角、唤起革命的意志。

高剑父的《东战场上的烈焰》,断壁残垣的景象给国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这是中国画从以往的花鸟鱼虫画面到对现实写照所跨出的一大步,岭南画派的革命性从诞生即有之。

“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雄壮的《国际歌》伴随着革命的浪潮,在广州传唱开。1923年在瞿秋白的努力下,经过重新翻译,《国际歌》歌词变得易懂易唱。从中共三大闭幕会上齐唱《国际歌》,到之后的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闭幕会上的齐唱,百年来,这一旋律激励着无数的共产党员。

红色文艺作品将民众的爱国之心点燃,更唤醒了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家住东莞市长安镇的冯女士告诉《南方》杂志记者,她和很多人一样从小就喜欢看《香飘四季》,当时图书销售一空的画面仍记忆犹新:“小说里描述了通过自己的努力就能带来进步和希望的生活,让人向往。比如大家改造盐碱地、种香蕉等,努力把公社经济搞上去,一切都很有奔头。”

文艺之美折射着党史之光。这些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艺术创作都是建党百年来广东这片革命和改革沃土上凝聚力量、鼓舞斗志的写照和缩影。

红色记忆

一段旋律勾起一抹回忆,一段文字刻画一种精神。文艺是一个时代的镜子,是时代的精神风向标。回看一部部红色文艺经典,都充满了经久不衰的红色印记和记忆。

“广东的红色记忆肯定不能不提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广东省政府参事室参事、文史研究馆馆员、广州大学特聘教授陈剑晖接受《南方》杂志记者采访时表示,20世纪二三十年代,全省曾涌现出一批革命作家,有的在“左联”任要职,如冯铿、洪灵菲、戴平万、丘东平、蒲风等。其中,蒲风的长篇叙事诗《六月流火》热烈而豪迈,勇敢地发出了“旧的世界即将粉碎了”的预言。

红色基因世代相传。它们在南粤大地上,接力棒一般在时空间传递。

1959年,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欧阳山创作的长篇小说《三家巷》,成为革命文学的重要标本;根据这部小说,珠江电影制片厂1982年拍摄了同名电影,2008年广州粤剧团创作了同名粤剧。

1962年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长篇小说《山乡风云录》取材于解放战争时期华南山区游击战争,以清丽秀逸的文字描绘人物众多、情节生动的革命斗争场景,并穿插民情风俗的细腻描写,构成动人的艺术图画。首演于1965年的粤剧《山乡风云》被称为现代粤剧的里程碑。

舞台艺术经典作品的上映、复排、重演同样具有很强的延续性,经典一次次呈现在观众面前。如粤剧《三家巷》《山乡风云》《红的归来》《刑场上的婚礼》《初心》……从剧本到唱腔设计、音乐设计、舞美设计等等,在新老粤剧人的演绎下,绽放着不同的魅力。

“从几年前出国到现在,每当我听到《我爱你,中国》的时候,全身的血液都一下子澎湃起来。”作为粤剧迷的张迪是一名留法大学生,他在国外更能感受到这些经典旋律的感染力。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张迪感受到中国的凝聚力更强了,而他经常哼唱的这些旋律也感染了身边的法国朋友。

红色文脉

“这是粤剧最好的时代,这得益于红色文脉的滋养。”广东粤剧院副院长、国家一级编剧张晋琼向《南方》杂志记者感慨。尽管沧桑巨变,但观众们对于粤剧的喜爱依旧不变。党的十八大以来,作为广东的第一大剧种,粤剧厚积薄发,在传统文化中挖掘当代的精神,广东粤剧人创作出了更多歌颂新时代的优秀作品。

这是广东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的写照。一代代广东文艺工作者记录着时代的脉搏。

“文学作品要成为经典永流传,就要反映时代、赋能时代。”广东省政府参事室参事、广东省作协会员、文化学者驰骋表示。

岭南文艺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乃至如今的新时代,都为岭南文艺新高地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广东都加强了全省重点文艺创作生产项目的规划制定,推出了一部部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文艺精品。

《南方》杂志记者了解到,近年全省仅戏剧一个门类,就打造了近百项优秀舞台剧目。如讲述南派武术组织“鸿胜馆”人在共产党领导下,成立红色工会故事的粤剧《鸿胜馆》,以中国第一代共产党人陈复烈士及其父亲、岭南画派创始人之一陈树人等为原型的舞剧《岭南秋雨》,根据中国农民革命运动的先驱彭湃生平事迹改编创作的《红流澎湃》……这些作品早谋划、早布局、早行动,离不开多年来的不断打磨提升。

广东文艺终身成就奖、“德艺双馨”中青年作家艺术家评选……一代代文艺人薪火相传。一时间,国内最优秀的文艺人才纷纷把广州作为南方人才高地,广州再度出现蔚为壮观的“筑巢引凤”“聚才汇智”景象。

建党百年之际,全省文艺界以自己的方式献礼建党百年。话剧《深海》、粤剧《红头巾》、歌剧《红流澎湃》、音乐剧《使命必达》、芭蕾舞剧《旗帜》、话剧《呼吸》《大道》、交响乐《1921》、民族交响乐诗《岭海长歌》等等,都将在“永远跟党走”—广东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百场精品展演中呈现给广东老百姓。

百年大党正青春,奋进正当时。新时代广东文艺将用更厚实、更磅礴的力量,与时代同行,昂首跨入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