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阵基层防疫,中山党员当起“网格员”“楼幢观察员”“快递小哥”

中山花苑社区党员进行走访排查。卢子衡 摄

“咳嗽、发热都没有是吧?在家里注意好好休息。”

“是的,我们一次都没有下楼。”

上述对话,是中山市东区花苑社区党委委员颜鹏与社区内有疫情发生地接触史、正在隔离的住户一家的对话。从中山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开始,一场无声的抗击疫情的战役就在中山各个基层社区和村居打响了。

在疫情面前,中山迅速把全市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全面动员起来,坚定站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做到哪里任务险重,哪里就有党组织坚强有力的工作,哪里就有党员当先锋作表率。

党员用双脚走遍千家万户

“一户一档,以户为单位,全面排查,看是否有疫情发生地相关接触史。”颜鹏介绍,中山启动一级响应后,花苑社区马上发动起党员和社区干部,分成小组进行网格化摸查。

花苑社区是城中心老社区,小区均为开放式,没有物业管理,所有的入户走访都要靠社区工作人员的双腿,但是基层社区人手有限,中山市东区花苑社区党委书记黄敏锐说,这个时候,党员的力量发挥出重要作用。

“花苑社区发动社区党员,连同东区党工委机关党员、东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安派出所共同参与。最高峰时分了20个小组,每个小组平均一个下午能走5条楼梯。按照一条楼梯7层,一层两至三户算,一个下午能走近100户。”黄敏锐说。

从1月25日大年初一开始到1月30日,就这样辖区党组织干部、东区机关第一支部党员、东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公安人员及志愿管家党员等组成多个3人小分队开展网格化入户走访,已完成430条梯、4000余户居民家中走访和宣传。在完成走访后,继续对不在家的住户进行电话追访筛查。

这是花苑社区防控疫情的第一道防线。通过走访筛查,花苑社区对有疫情发生地旅行史或接触史的居民,进行一人一档登记,点对点跟进,督促进行居家隔离。

老党员担任“楼幢观察员”

“柏苑新村牡丹阁第三幢一切正常。”“柏苑新村玉兰阁一切正常。”在花苑社区志愿管家微信群,每天热心的“楼幢观察员”不时通过微信群汇报楼幢的情况。

这是花苑社区防控疫情的第二道防线。由于人力有限,不可能24小时检测社区内情况,花苑社区发动社区志愿管家、居民区党支部成员筑牢群防群治的防线。以微信群和电话的形式,每天跟社区报情况报平安,检测社区楼幢内有没有外来流动人口、实时提供人员流入流出情况。

“他们都是长期居住在此的老居民,熟悉情况,每天报个平安和社区动态,这样织密社区防疫网。”黄敏锐介绍。

今年65岁的蓝周瑜是花苑社区的志愿管家之一,他也是拥有44年党龄的老党员。在这次疫情防控中,他主动充当“楼幢观察员”。“我在微信群、楼幢群里,帮忙宣传防控防疫知识。同时,我们也会留意社区里的陌生人。如果有这方面的情况,会向社区汇报。”蓝老说。

通过这些“疫情防控楼幢观察员”,花苑社区实现“一人一楼幢”,实时监测小区状况。做到“管好自家楼,看好楼幢人”,每天以微信、电话的方式向社区报告情况,解决了社区内无物业公司管理的实际难题,筑牢群防群治防线。

同时,在防控工作中,中山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优势,精准掌握每一个镇区、村(社区)辖区内人口信息,把防控措施落实到每个支部、每名党员、每位群众。通过大数据分析,梳理出户重点排查对象,逐一进行联络走访,织密第三道防线。

类似的基层案例不胜枚举,中山五桂山党工委以村小组为单位,组建了36个以“村干部、村民代表、党员干部”为成员的健康监测点,实现辖区村小组全覆盖。三角镇党委迅速成立了83支共576人的党群先锋服务队,覆盖机关事业单位、村(社区)、住宅小区等层面,全面落实联防联控措施,构筑群防群治的严密防线。东区桃苑社区党委书记当起“快递小哥”,为隔离人员买菜、送菜到户,提供关怀和帮助……

“扬党旗、亮党徽”,一道紧密的防护网牢牢在中山基层社区与村居间密织着。全市村(社区)党组织用党员的初心与使命、责任与担当筑起安全屏障,严守防控疫情“最后一公里”。

南方日报记者 吴帆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