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活化改造百年华侨老街区启明里

百年华侨老街区启明里有了烟火气。南方日报记者 杨兴乐 摄

南方网讯 国庆期间,江门市蓬江区跃进路旁的一排排青砖古巷亮起斑斓的光,又有5家改造后的旧式民房重新开门迎客,这里成了江门新的网红打卡地。

启明里是江门早期的华侨聚居点之一,见证着江门的城建发展。但随着居民不断迁出,片区不复当年繁华。去年,启明里城市品质提升及活化项目正式启动。如今,整个片区已焕然一新:沿街建筑外立面经过整饰亮化美化,口袋公园建设后成为群众喜爱的活动场所。

在侨乡江门,如何让沉睡的历史建筑焕发新机,向来是一个经久不息的话题。根据《江门市长堤历史街区规划提升与活化利用策划方案》,启明里、南芬里被划定为启动区改造试点,将提升旧城空间内涵,传承历史文化及空间技艺。如今,随着启明里的活化改造初见成效,江门历史街区的整体更新活化,也将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

修旧如旧▶▷首期改造项目8月底已完工

走进启明里,新铺的青石板路面,搭配规整的修竹,片区整体古意盎然。继续往深处走去,巷子宽约1—2米,两边建筑上或以铜画装饰、或以绿植添彩,步行其间,悠扬的音乐声隐隐传来,一股古朴、宁静的气息扑面而来。

启明里是江门市城区13个百年华侨古村落之一。1914年,华侨黄黎阁在此首建启明楼,片区由此得名启明里。往后,归侨陆续在启明里购地建房,人气逐渐鼎盛。

“如今,这里的绝大部分老建筑尽管已历经沧桑,见证了江门的城市变迁,但依然保持着昔日的中西合璧、风格独特的侨乡建筑特色风貌,成为追溯华侨史的重要载体。”蓬江区白沙街道办有关负责人介绍。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带成为了江门危旧房最集中的区辖之一,辖内危破旧房密集,公共基础设施薄弱,亟须修缮维护及更新改造。多年来,启明里的保护和活化,成为当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

去年11月,启明里、南芬里首批22间房屋外立面动工升级改造,同步进行的还有广场建设、三线下地、巷道维修、交通优化等工作。由此,片区活化利用开始动真格。

上述负责人介绍,启明里品质提升及活化项目秉承“修旧如旧、合理翻新”的施工理念,建设内容包括地下基础设施建设、历史建筑外立面修旧如旧、休闲文化广场建设等。“首期改造项目投资规模近1000万元,在今年8月底已完工。”

自此,启明里迎来华丽蝶变。以“时光巷子”为例,这里原为启明里的一条普通巷子,管线混乱、电箱多、景观不佳。从去年起,这条巷子将“三线”下埋,还重新铺设了地面,并在巷口建设了启明里里门,吸引了越来越多市民前来参观拍照。

活化改造▶▷历史街区成文旅商圈

近年来,启明里先后吸引了近20家饮食、文创商铺入驻。但这些产业由商家自发形成,布点分散,业态缺乏统一布局。但今年9月,在当地政府的推动下,华达集团旗下ISTOP一汇商管中标并拿下了启明里文旅项目的经营权,这一局面有望得到改变。

引入企业参与改造,是启明里活化改造的重要一步。作为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历史街区的保护开发利用是一个全国性的难题,启明里也不例外。

“举例说,启明里片区历史建筑的保护所需资金规模巨大,一间华侨房屋的加固修缮资金可能比拆除重建新房的成本还要高,业主往往无力承担。”蓬江区白沙街道办有关负责人坦言,政府投入仅限于公共区域,因此借助社会资本的力量,无疑有助于加速该片区活化改造进程。

实际上,自从拿下启明里文旅项目的经营权后,上述企业围绕“民生为先、修旧如旧、活化利用、留住乡愁”的发展理念,加快推进项目的活化改造。“特别是为了补上业态短板,我们以民生基础建设为切入点,建设中注重保留历史韵味,引入业态激活经济,尊重当地居民生活保留市井味。”白沙街道办有关负责人介绍。

如今,启明里生活环境明显提升,人气也越来越旺。接下来,运营方将开展更多活动,并利用自有的网红资源,吸引更多市民尤其是年轻消费者认识启明里和领略江门文化。

尽管活化改造的进程才刚刚开始,但不少已进驻的商家均信心满满。启明里48号租户钟均亮告诉笔者,他计划在此打造一家轻餐饮店,光是加固的预算就接近70万元。“我们对政府的活化工程有信心,加上对这一带有情怀,所以选择了落户这里。”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