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电白:脱贫路上故事多 特色产业遍开花

4年了,茂名电白区林头镇龙记村贫困户张振光一家,从没有离开过扶贫干部的身影。这些年,扶贫干部采取申办低保金、产业分红、子女教育生活补贴等办法为贫困户兜底,还帮助他妻子就近就业,协助他办理小额贷款并在家门口建起了汽修店。今年,张振光一家人均可支配年收入已逾万元,达到脱贫标准,这个曾因病致贫的家庭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

张振光家的变化是电白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今年4月,省扶贫办督战电白脱贫攻坚工作。电白举一反三进行排查,打好战贫组合拳,狠抓各项问题整改。截至目前,电白建档立卡贫困户11586户26510人已全部达到脱贫标准并办理退出手续,35条省定贫困村已全部达到出列标准并办理手续。

兴特色产业▶▷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在望夫镇花山村,100多亩牛大力与68户贫困户282人脱贫致富紧密关联。花山村驻村第一书记郭启申说,“从2017年到2019年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分红到户合计36万元,常年带动周边群众70多人就业。今年继续动员其他群众把种植规模扩大到300亩。”

尝到甜头后,望夫镇今年牛大力种植面积达到2000亩,覆盖11个村4235户11270人,产值近3000万元,成为当地群众打开增收致富大门的“金钥匙”。

电白立足县域资源优势,创新多种模式发展“造血”式产业扶贫,重点打造一批“特色化、规模化、标准化、商品化”扶贫项目生产基地。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在沙琅镇谭儒村,萝卜种植面积达4460亩,年产值超过2600万元,不仅近七成农户都种植萝卜,还带动邻村两个村委会群众种萝卜致富;林头镇11条贫困村共投入1075.23万元扶贫资金,建成广东首家澳寒羊科研产业基地项目,3年来实现固定投资收益分红224万元,精准帮扶613户贫困户2158人脱贫……特色扶贫产业遍地开花,为脱贫攻坚注入源头活水。

“一人一岗”▶▷

盘活农村富余劳动力

林头镇林南村临近墟市,曾伟林家就在大马路边。去年,曾伟林一户进入了新增贫困户名单。三名子女读书升学让家庭支出骤然变多,一家五口人仅有曾伟林一个劳动力,妻子患有轻度精神疾病,生活的重担压得这个中年汉子喘不过气。

上门调研的扶贫干部为曾伟林一家开出系列帮扶方子:在落实医疗救助、教育补贴、产业项目分红等政策性帮扶基础上,同步开展技能培训并推荐就业。“我现在附近的建材店上班,每月能挣3600元,又可以照顾家里,我一定好好干。”曾伟林说。

电白区扶贫办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新增识别贫困户301户733人中,有劳动力贫困户118户,有劳动力人口147人。如何盘活这部分富余劳动力极为关键。

今年,电白开展有劳动力未脱贫人员和脱贫不稳定户有劳力人员“一人一岗”帮扶工作,着重加大本地就业岗位开发力度。通过企业用工招聘、设置公益性岗位等方式,提供就业岗位1500多个。

千企帮千村▶▷

共画扶贫同心圆

清晨,林头镇华楼村的菜农们格外忙碌,采摘蔬菜、装车售卖……他们靠着这些蔬菜,在家门口就能鼓起“钱袋子”。这得益于绿缘绿色食品有限公司的精准帮扶。

绿缘公司在华楼村有个千亩蔬菜生产基地,负责人陈俊城是个90后,回村种大棚蔬菜已经有7年。随着发展上规模,公司成立种养合作社,目前已吸纳76名贫困户在基地工作,带动每人年增收约9000元,还辐射带动周边农户3000多户。

在电白,“千企帮千村”活动已组织动员300家企业和300条行政村结对帮扶,成为电白扶贫一线的一股重要力量。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电白将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体制机制,加快形成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相互支撑、相互配合、有机衔接的良性互动格局,推动全面实现乡村振兴。”电白区委书记、区长谭剑锋说。

南方日报记者 刘俊 刘栋铭 杨建雄

通讯员 李华斌 邓博方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