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首次与德尔塔变异毒株“交手”,中西医专家:探索建立免疫功能评估系统

在与新冠病毒Delta突变株(下称“德尔塔”)交手一个月后,6月26日,广州中风险地区终于清零,全市均为低风险地区。

面对德尔塔突变株,广东积累了哪些救治经验?中医药又在其中发挥了什么作用?

6月26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广东工作组(下称“国家工作组”)医疗救治组两位专家: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张忠德与北京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隆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对临床病例和救治过程展开了分析。

专家组认为,从临床上观察,德尔塔重症比例达15%。救治过程中,专家组探索建立了一套免疫功能评估系统,及时发现病情恶化的指标,实现早期阻断转重症化趋势。同时,中医治疗重症发挥了一定疗效,强调“扶正”,多用参汤补气。

中医强调“扶正” 多用参汤补气

南方日报:从中医证候的角度上,应如何认识德尔塔?治疗上有何差异?

张忠德:这一次,我们判断本轮疫情仍属于中医“疫病”范畴,核心病机为暑湿化热、疫毒侵肺、元气大虚。与武汉、河北、云南等病例相比,由于南方夏季气候炎热、潮湿,患者汗多,所以病人“湿毒”程度更重了一些。

在治疗上,整体思路与国家第八版新冠肺炎诊疗方案保持一致,只是根据因时因地因人的“三因”原则,以及病毒的新特点进行微调,这一次广东更强调“扶正”。一些重症患者早期以气虚为主,表现为极度乏力、食欲不振、呼吸微弱、舌苔黄厚腻等,此时我们使用西洋参汤补气,如果是气虚伴有阳虚者,则改用高丽参。

南方日报:在救治重症病人过程中,中医药发挥了什么作用?

张忠德:中医药应对轻型和普通型有较好的效果,在阻断重症上也有一定疗效。中医认为,高热持续48小时不退是患者病情转重的重要信号。因此,在清热解暑的基础上,增加使用了安宫牛黄丸,希望达到早期阻断重症化趋势。

经过中西医协同治疗,已有1例危重症患者撤下ECMO,3例危重症患者拔管,8例重症患者转为普通型,阻断57例有重症倾向的普通型患者转为重症,为防控德尔塔变异毒株提供了宝贵经验。

提倡早氧疗及俯卧位治疗

南方日报:哪些因素容易导致重症的发生?

隆云:从临床表现来看,年龄超过60岁,有基础疾病、持续高热不退、氧合能力下降等,是轻症转向重症的高危因素。

南方日报:在重症救治上,我们探索了哪些经验?

隆云:这是德尔塔病毒首次在国内出现。在与它交手的过程中,专家组逐步发现了一些规律和方法。

关口前移是行之有效办法,专家组探索了一套免疫功能评估体系,及时筛查有重症趋势的病人,采取综合性措施,阻断病情发展为重症。

南方日报:评估病人免疫功能,具体如何实现?

隆云:目前新冠肺炎病毒治疗暂无特效药,治疗原则是提升病人自身免疫力,控制病毒在体内复制的速度。

在治疗过程中,专家组实时动态监测病人其他指标,如CT影像学表现,全身炎症反应、氧合状态等,做到有的放矢,精准干预,让治疗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南方日报:在治疗上,我们总结了哪些方法?

隆云:我们还是提倡提早氧疗及俯卧位治疗,新冠肺炎的炎症渗出通常是在双侧肺的下部。患者平常多为仰卧,这些炎性渗出液就堆积在下肺的后背部。采取俯卧位的时候,双肺炎性渗出就不会聚集在下部,可以改善肺水的流动和肺的氧合。

抗体治疗是另一种方法。如果是患者自身抗体低,专家组会找来恢复期血浆进行治疗。目前超过五分之一的病人在注入恢复期血浆后,抗体水平明显增加,从临床观察上来说,临床症状有改善。但目前还没有权威数据表明,它对重症与危重症的治疗有绝对效果。

南方日报记者 黄锦辉 实习生 陈迪安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