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赛场上的“暨南人”

亚洲速度,舍我其谁。

8月6日21时50分,东京奥运会男子4×100米接力决赛现场,由汤星强、谢震业、苏炳添和吴智强组成的中国“接力天团”跑出了37秒79的成绩,拿下第四名。

在东京奥运会上,拼搏、果敢、坚韧的中国运动员,给国人留下无数个动人瞬间:苏炳添跑出男子百米9秒83,打破亚洲纪录;谢思埸加冕“双金王”;陈艾森夺得银牌……破纪录、拿奖牌的他们,有一个共同身份:暨南人。

参与奥运,早已开始。85年前,暨大9名师生入选国家队,参加德国柏林奥运会;今天暨大师生再次出现在奥运会赛场,星光熠熠,光芒四射。

“国家强则体育强,一所大学,见微知著。”正如暨大党委书记林如鹏所说,今天暨南人的奥运成绩更强了,不断打破纪录和摘得金牌,底色不改,蕴含着家国情怀和竞技精神。

“五虎将”出征

“9秒83!”田径运动员、奥运冠军刘翔大力赞扬苏炳添的成绩。

8月1日晚,苏炳添在男子百米半决赛中,跑出了9秒83的成绩,以小组第一晋级决赛,刷新了亚洲记录。两个小时后,又以9秒98成绩,获得决赛第六名。

没有奖牌,依然“赢”了,国人为之沸腾。因为32岁的苏炳添跑出了中国速度,成为历史上第一个闯进奥运百米决赛的黄种人,并代表中国人首次站在了男子百米决赛跑道上。

苏炳添是土生土长的“广东仔”。12年前,他通过高水平运动员招生,进入暨大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习,2018年4月被聘为暨大体育学院副教授。

“苏炳添是全世界黄种人中跑得最快的副教授。”暨大体育学院院长彭国雄说,进到暨大时,他的成绩还不是国内最突出的人,但通过一系列训练和比赛,已经成长为中国田径乃至亚洲短跑的领军人物。

不仅苏炳添,在东京奥运会中,暨大有“五虎将”出征。

赛场上,谢思埸加冕“双金王”,夺得跳水男子3米跳板金牌,并和王宗源联手夺得男子双人3米跳板金牌;陈艾森联手曹缘夺得跳水男子双人10米台银牌;中国三级跳远选手吴瑞庭和田径新秀严海滨也亮相奥运会赛场。

“永远不要低估一颗冠军的心,不论他们取得了怎样的名次,他们在赛场上展现了大国体育健儿的风采,永远是暨南人、中国人的骄傲。”林如鹏说。

参与奥运85年

东京奥运会男子百米决赛后,刘长春和苏炳添的照片一起蹿红网络,感人至深。黑白、彩色两张照片对比强烈,也诉说着中国人的奥运梦想:89年前“中国奥运第一人”刘长春参加洛杉矶奥运会,到今天苏炳添成为晋级奥运百米决赛第一人。

“中国飞人”的传承,折射一所大学的“奥运梦”。

115年前,21名爪哇归国侨生风尘仆仆抵达金陵薛家巷,开启了暨南的百年办学,也点亮了体育运动的星星之火。重视体育运动、发展体育事业,成为暨大的优良传统和重要办学特色之一。到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暨南健儿无论球类、田径还是游泳等各种项目的运动队,均能征善战、驰骋赛场、成绩斐然。

刘长春参加奥运会的4年后,暨南人点燃了“奥运梦”。

1936年,德国柏林奥运会是我国第一次组队参加的大型国际体育比赛。暨大9名师生入选国家队,出征奥运会,人数位居当时所有高校之首。

暨大撑杆跳运动员符保卢通过预赛,成为中国进入奥运复赛的第一人。但条件有限,他每次比赛,都要向一个日本运动员借用一根训练用的旧竹竿,不顺手,又打滑,却保持了中国撑杆跳高最高纪录。

1996至2006年,暨大运动员在各类国际比赛和国内省级以上比赛中获奖牌872枚,其中金牌377枚,银牌272枚,铜牌223枚。

85年,从符保卢到苏炳添,一次次突破,一个个跨跃。

“体教融合”新模式

几天来,苏炳添作为第一作者的论文《新时代中国男子100m短跑:回顾与展望》悄然走红。很多人醍醐灌顶:“太优秀了!真是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我们特别重视‘体教融合’。”暨大校长宋献中揭秘,此次出征奥运的苏炳添、陈艾森、谢思埸、吴瑞庭都是经济学院的学生。在学习中,经济学院等承担了他们的文化、专业能力的培养与教育,体育学院负责他们的高水平运动员体育管理与参赛,让他们不仅体育竞技水平世界拔尖,也在经济领域等专业学习中争优。

早在2015年9月,暨大成立体育学院。随后增设运动训练学本科专业和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点,初步搭建“二本一硕”的学科建设布局,科研成果日益丰硕。

体育明星、世界冠军、金牌教练……如今,暨大校园崇尚运动,蔚然成风。

暨大每年开设“体育奥斯卡”——5A卓越引领计划“体育之星”评选,发挥体育明星的引领作用,带动学生投入体育锻炼。苏炳添是第一届“体育之星”,谢思埸、陈艾森也入选其中。

大学校园,共享体育之乐。奥运赛场,有着暨南人的贡献。

南方日报记者 吴少敏 马立敏 通讯员 麦尚文 苏运生 李伟苗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