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江阿姨误吞鱼骨住进ICU,颈部纵膈脓肿为何如此凶险?

65岁的张阿姨从未想过,美味的鱼肉竟让她命悬一线,在鬼门关前走了一遭。

8月10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经急诊接诊了一名65岁的女性患者张阿姨。张阿姨9天前不慎误吞鱼骨,致颈部纵膈感染,险些丧命。中山一院耳鼻咽喉科、胸外科、心脏外科ICU、影像医学科、超声介入科、消化内科等多学科团队攻关协作,紧急实施手术引流联合强力抗感染,让张阿姨脱离危险。

张阿姨在病房。受访者供图

张阿姨在病房。受访者供图

误吞鱼刺,“土方法”延误救治

张阿姨来自阳江,一次吃饭时不慎误咽鱼骨,出现咽痛。为了少花点钱,她没有及时就医,而是采用喝醋、咽食团等“土方法”试图将鱼骨咽下。

几天之后,她发现咽痛没有好转反倒愈发加剧,甚至完全咽不下任何食物,且出现了胸后背部疼痛,在家属的陪同下,张阿姨才前往当地医院就诊。

当地医院诊断张阿姨为食管异物并穿孔、颈部纵膈气肿及感染,在给予抗感染营养支持的同时,考虑食管异物难以取出,且已经发展至纵膈感染。

“病情已经非常危重,手术及术后并发症风险极高!”当地医生建议患者转诊到广州的中山一院治疗。张阿姨在家属陪同下来到中山一院耳鼻咽喉科急诊就诊,耳鼻咽喉科急诊迅速对其病情进行评估判断,张阿姨患的正是极其凶险的颈部纵膈感染。医务人员立即按流程开通急诊绿色通道,让其办理入院。

全院多学科会诊,颈部引流术+超声“飞镖”

入院当天,张阿姨就直接住进了心胸外科ICU,加强抗感染治疗,同时接受密切监护和完善检查。

第二天,中山一院召开全院大会诊,耳鼻咽喉科、胸外科、心脏外科、影像医学科、超声介入科、消化内科等多学科专家进行了细致的讨论,就下一步诊疗做出综合决策。

病灶位置结构复杂,需要妥善考虑;但病情进展迅猛凶险,病人血氧迅速下降已经需要紧急气管插管用呼吸机辅助通气,怎么办?

胸外科教授鲁建军介绍,如果直接开胸手术,会给病人带来大手术创伤以及脓胸等手术相关风险。经多学科讨论,专家们决定由耳鼻咽喉科自颈部入路进行手术引流。

耳鼻咽喉科党支部书记、教授王章锋,副教授马仁强、魏凡钦等共同为患者实行颈部纵膈脓肿引流术,专家们自颈部入路向下行纵膈镜检查,探查至纵膈并通畅引流脓液。

术后,心胸外科ICU主任唐白云、副教授成艳美、医生李嘉翔等对张阿姨进行密切监护治疗。

8月19日,为进一步改善局部包裹脓腔的引流,避免大手术创伤及风险,超声医学科主任、教授谢晓燕露了一手“飞镖术”——行B超引导下的下纵膈脓肿穿刺置管引流,用头发丝粗细的针管从张阿姨背部刺入,将脓液引出。

8月24日,张阿姨病情已较为平稳,转回了耳鼻咽喉科病房。她住院期间,医院多次召开全院大会诊,围绕她的病情及下一步诊治方案进行全面讨论。在耳鼻咽喉科咽喉专科主任、教授雷文斌,马仁强,护士长郑莹、许薇、王东芳等医护人员的仔细照料之下,张阿姨日渐恢复,脓肿感染情况逐渐吸收。在得知近期即将出院回家与家人团聚时,张阿姨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张阿姨逐渐康复。受访者供图

张阿姨逐渐康复。受访者供图

专家:颈部纵膈感染愈发常见,死亡率达五成

雷文斌介绍,颈部纵膈感染是一类发展极其迅速、凶险的疾病,往往需要及时有效的手术通畅引流,加上强力抗感染支持疗法来进行救治。这要求医院的医疗综合实力雄厚、多学科间通力高效协作,共同攻关难题。

“我们收集了广东、澳门等地近年的病例数据,观察到颈部纵膈感染的病人呈逐年增加的趋势,病因也非常复杂。有的是因为异物穿刺导致感染,有的因为拔牙或者扁桃体发炎,糖尿病患者也是高发人群,甚至有很多找不到病因。”雷文斌说,一些误吞鱼骨的患者用“土方法”喝醋、吞咽来解决,有可能还压迫到异物,造成病情加重。

由于这些患者多数有颈部、咽喉部不适,发烧、气促等症状,有些患者以为自己服药或者敷药就能解决,反而耽误了诊疗时间。“这个病危险性非常高,诊治很复杂,发展迅速,对临床的压力很大,死亡率达到五成,需要多学科联合来提高救治成功率。”

据悉,这类患者首诊大多就诊于耳鼻咽喉科。中山一院耳鼻咽喉科多年来已接诊并成功救治了许多广州及周边各市转诊而来的颈部纵膈感染患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在此基础之上,为了使该类疾病能更好地及早识别和有效救治,中山一院副院长、耳鼻咽喉科主任、教授文卫平及雷文斌教授团队牵头国内多家单位、多个学科拟定了相应的颈深部脓肿临床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进一步规范颈部纵膈感染的诊治流程,使治疗有章可循。

雷文斌还提醒,市民群众在生活中要注意颈部发炎症状,尤其是误吞鱼骨后要及时就医,“一旦发展成颈部纵膈感染,就是九死一生。”

【记者】钟哲 实习生 陈钰敏

【通讯员】彭福祥 梁嘉韵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