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第一!中山固投连续4个月两位数增长

2020年前三季度经济数据陆续公布,珠三角9城经济数据尤受关注。从数据来看,中山主要经济指标逐渐回暖,地区生产总值同比下降1.4%,但降幅显著收窄。在推动中山经济回暖的力量中,固定资产投资表现突出,前三季度,中山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4.4%,增速保持全省第一位,全市固投增幅已连续4个月保持双位数。

在一众投资指标中,工业投资和工业技改投资增幅也较为突出,前三季度分别增长59.1%和46.2%,而从今年下半年起,这两项指标增幅分别保持在40%和20%以上。

投资是稳定经济的“压舱石”,工业则是中山产业经济的“基本盘”,工业投资持续增长,从侧面反映了中山产业经济加快回暖的趋势,而作为产业转型“催化剂”,技改投入增加,则为工业发展增添动力,这两项指标的走势,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中山产业经济回暖过程中注重“强本”的调整方向和基本思路。

中山市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速走势。

前9月基本完成去年工业投资总额

改革开发以来,以制造业为主的第二产业成为了中山发展重要动力,中山的工业总产值从1978年的4.2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5162.5亿元,增长了1200多倍。在地区经济总量不断提升的同时,近20年来,第二产业在中山GDP中的占比长期超过5成。

今年前三季度中山地区经济数据回暖,一定程度上也得益于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工业投资增长。今年1-9月工业投资同比增长59.1%,几乎达到去年全年工业投资总额。

工业投资增长的背后是系列项目加快落地,尤其是部分增资扩产项目在今年下半年以来建设尤为迅速。近日,中山市首个“放管服”项目——“中山东菱威力电器有限公司增资扩产”项目新厂房D1栋大楼今年10月正式封顶,从2月27日动工到顺利完成封顶,项目仅用了213天,预计明年2月份可正式投入使用,项目首期将新增多条烤箱、微波炉、洗衣机等产品生产线,预计全部生产线投产后,可年产洗衣机165万台、微波炉1200万台,烤箱150万台。

中山制造业要高质量发展,首先要破解项目落地问题,而作为向“存量”要“增量”的增资扩产项目则是其中的重点。去年,中山市政府专门针对增资扩产项目落地问题召开专题会议,为近80个增资扩产项目协调解决落地建设问题,项目达产后产值预计超过400亿元。今年,项目落地问题依然被重点关注,2020年中山确定了3个年,其中一个是“项目落地年”,在今年3月中山召开的重点工业项目建设总指挥部第一次全体会议暨“项目落地年”推进会上,增资扩产项目被放在了突出位置,会议提出“要统筹土地指标等资源要素,推动一批原址增资扩产项目、一批异地增资扩产项目、一批新引进项目实现快动工、快建设、快投产、快见效”。

通过前期梳理和大力开展“放管服”改革等措施,中山大批增资扩产项目加快落地,新引进项目也进入“小跑”状态。中山的项目建设进度可从重点项目建设情况有所反映。据统计,今年1-9月,中山重点项目已完成全年进度的80.6%,超过序时进度5.6个百分点,其中,省重点项目累计完成度102.5%,超过序时进度27.5个百分点,提前一个季度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技改加速为产业赋能

“为应对珠三角地区的市场需求,我们计划在原有厂房基础上新增两条自动化生产线,届时每年将新增4亿元产值。”位于中山市小榄镇的建华建材(中山)有限公司是行业的“隐形冠军”,公司副总经理倪杰表示,随着下半年行业上下游逐渐复苏,公司订单逐渐多了起来,为提升生产效率,技改被提上公司的重要日程。

事实上,建华建材(中山)有限公司曾在2018年实施了一轮生产技改,倪杰表示,得益于厂区的生产线升级改造项目,生产车间自动化程度不断提升,人力成本减少了20%,产能提升了30%,营业额也发生了质的飞跃。

在中山市东凤镇,电饭锅制造巨头广东伊莱特电器有限公司智能家电制造基地一片繁忙景象,从今年7月起,公司订单全面回升,生产线上的节奏明显加快。“这几年来的技改在今年发挥了大作用。”伊莱特副总经理李成武表示,近年来伊莱特持续加快生产技改,去年,伊莱特智能家电制造基地建成投入使用,疫情期间,伊莱特仍利用生产间歇,持续进行生产线智能化改造。

今年以来,这种“逆势”技改投入已在中山产业圈内中形成共识。据统计,今年1-9月,中山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46.2%,而自今年5月有负转正以来,工业技改投资增速不断加快。

“这是最坏的时候,也是最好的时候,是‘练内功’的绝佳时机。”李成武表示,疫情期间,在材料和服务价格下降的背景下,生产线改造的成本也有所下降。持续的技改和生产线改造,让伊莱特的优势进一步凸显,凭借高度智能化的全流程生产改造,伊莱特产能已实现翻番。

今年6月,中山市修订出台《中山市技术改造投资项目资助实施细则》,提出用3年左右时间引导1800家以上企业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技改奖补举措也得到“加码”,根据文件,总部企业、龙头骨干、领军企业设备购置单个项目奖励上限为2000万元。对设备投资超过5000万元的重点工业技术改造项目,给予100%贴息,最高上限2000万元。

南方日报记者 雷海泉

制图:李姗恒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