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份牛腩煲,西华路出品〡老店新活力·菜单变迁

去年底,广州市商务局联合美团推出“老店焕新”活动,通过互联网数字化技术帮助餐饮老店上线外卖,并进行线上线下升级改造,从而提高老店“自我造血”能力。

如今一年过去了,经过疫情的“洗礼”,这些触网的老店过得如何?老广儿时的记忆还在吗?

就请跟随我们的镜头,在一张张菜单中,在一个个老店新二代身上,去寻找熟悉的味道,去品味几十年岁月变迁下,老店如何焕发新活力。

.

 

西华路东起人民北路,西至广三铁路边,在古代,这里是从驷马涌(古河道)登岸进入广州的地方;现在,它是广州街坊心中的美食街。

陈健安从小在西华路生活,他对这条街巷上的粥粉面、甜品小吃如数家珍,“平价、好食到舐舐脷,只要带着几十元,就可以从街头吃到街尾”。

当然在他心中,最美味的还是妈妈珍姨创建的珍珍小食店。

◎来碗牛腩粉,烦恼抛脑后

上世纪七十年代,珍姨的妈妈已开始在泮塘老西关一带做餐饮,学到祖传手艺的珍姨在1982年开了一家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小食店,开业之初只做一个品种:早餐牛腩粉。

“那时人们没有外出就餐的习惯,大多在家做菜,或去单位饭堂。”珍姨说,所以店里只卖牛腩粉,一份2角5—3角钱,都是周围街坊来帮衬。

上世纪90年代,餐饮业兴起,珍珍小食店日渐旺起来,珍姨决定新增菜品,包括牛筋、猪肠等等。

几年后,在食客、老街坊们的建议下珍珍开始做夜宵,每天从早上6点一直开到凌晨2点左右,无论是一早上班上学的白领学生,亦或是晚上通宵加班的司机蒲友,都能在这里吃上一碗心头好。

不知不觉间,珍珍周围做夜宵的档口也越来越多,一到夜幕降临,白天安静的西华路开始华丽变身,霓虹灯点亮、走鬼档出现,熙熙攘攘的人流开始涌入,田螺啤酒、沙士牛腩,烦恼和忧愁瞬间被抛在脑后。

◎打着“飞的”来,只为一口鲜

在二三十年前,西华路上的一家家小吃店还很低调,专注本土味,专做周边街坊生意,凭着口碑一做就是几十年,慢慢地美味跟着口碑传播开来,西华路成了远近闻名的美食街。

“最近几年,我们店里除了老街坊,还有慕名而来的省内、省外游客。”陈健安笑言,珍珍店员的普通话跟着越说标准了。

2017年,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播出,瞬间点燃了国人对地方美食的热情,随后各种美食纪录片、视频节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吃货”成为网络年度热词,大众点评网必吃榜榜单顺势推出,一批批地方美食被挖掘出来,“C位”出道。

“令人惊喜的是,去年有人专程从外省坐飞机来广州,品尝珍珍的牛腩粉。”陈健安没想到,在互联网的推动和帮助下,自家小店也成了传说中的网红店。

今年疫情突然而至,外地游客锐减,但老街坊们的热情不减,珍珍小食店里又恢复了往昔热闹烟火气,“虽然营收不能与往年相比,但好在最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陈健安如是说。

【记者】李劼

【摄影】张迪

【剪辑】周鑫宇 叶倩

【策划】叶丹 李劼 蔡华锋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