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这个指数连续8年第一,凭啥?

今天是世界知识产权日,广东当天通报的一组数据引发了媒体关注——

2020年,广东知识产权综合发展指数连续8年位居全国第一,区域创新综合能力连续4年位居全国第一,“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位居全球创新指数第二。

4月26日,广东省政府新闻发布会上通报了一组数据。蔡嘉鸿摄

4月26日,广东省政府新闻发布会上通报了一组数据。蔡嘉鸿 摄

国际科技竞争日趋激烈,广东为何能在这些排行上强势“霸榜”,在国内乃至全球相关指标位居前列?这背后,也与广东独特的知产保护体系密不可分。

快字诀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下,不少国家和地区都把创新作为最核心的发展动力。

而创新又极易被模仿和侵犯,因此,世界各地均通过建立知识产权制度,为创新提供激励机制和动力源泉。

广东是经济大省和创新大省,创新要素的高速流动必然会带来更强烈的保护需求。

2020年,广东受理的知识产权案件已经超过19万,超过了全国总量三分之一。这么大的案件量,如何才能对每个维权诉求迅速作出反应?

对此,广东采取了一系列“黑科技”——将5G、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运用到司法审判中,力争让当事人足不出户、点点手机,就实现诉讼服务全流程“一网通办”,对权利保护更加及时。

摄影爱好者蔡先生拍摄的“西藏林芝,桃花沟”照片,被一个微信公众号擅自使用。不同于传统庭审繁冗复杂的陈述,广州互联网法院受理案件后,运用司法区块链存证+网络著作权全要素审判ZHI系统,将案件事实简明扼要地分为权利客体、权利来源、侵权行为三个方面。

这起看似“高大上”的著作权侵权案,仅用了35分钟就完成了庭审,并当庭宣判。

降低维权成本,关键就是要“快”。在广东高院知产庭副庭长王晓明看来,有技术加持,还要有制度保障。因此,除了对不同类型案件繁简分流,加快速度,广东法院还全面提高了诉讼禁令的适用比例。

大疆公司的一项产品被侵权后,虽然还未查明赔偿数额,但深圳知识产权法庭已发出禁令,要求侵权公司立即停止侵权。

不等案子审完,司法先行作为,这就避免了企业拿到判决后,陷入“赢了官司,输了市场”的窘境。

“心服口服”

知识产权是科技、经济和法律相结合的产物,一起知识产权纠纷,可能涉及源代码、集成电路等各种技术知识。

但法官虽是法律专家,却不一定懂各行技术。双方各执一词时,想判得公平公正,首先就得查明真相。

考虑到法官多是文科知识背景,广州知识产权法院建立了三重机制:技术调查官+技术顾问+技术咨询专家。这些技术人员来自审协广东中心、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五年来,已经参与了800多件知识产权案件审理,为事实查明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起专利纠纷现场,法官与技术调查官进行技术比对。付华柱摄

一起专利纠纷现场,法官与技术调查官进行技术比对。付华柱 摄

对于涉外案件的当事人,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的法律体系,要让他们“心服口服”,有时还要打消这些人的“主客场”疑虑。

广东通过引入港区陪审员、实行“内地调解员+域外调解员”等方式,让知识产权案件审理与国际接轨。

近年来,广东审理的华为诉三星、英国太古公司诉船舶大厦等案件,均有广泛的国际影响力。

这些大案件也使越来越多外企加深了对中国司法体系的了解。广东也从国际知识产权规则跟随者向引领者转变,去年广东受理的涉外知识产权一审案件,同比增长超过48%。

罚得“解气”

一般来说,民事案件赔偿多以补偿为主、惩罚为辅。然而,知识产权侵权严重破坏市场规则和创新环境,侵权者获得巨大利益,却“赔笔小钱”了事,这一度成为知识产权维权的顽疴。

在这方面,广东作出了不少让从业者觉得“解气”的判决:在红日公司与睿尚公司的纠纷中,侵权者竟是红日公司的前员工。加入新公司后,他们声称要打造“红日升级版”,采取“寄生式营销”,由于主观恶意明显,广东法院处以惩罚性赔偿5000万元。

惩罚性赔偿在数据上的反映更加明显。广东法院去年全年审结的专利案件,平均判赔数额相比三年前翻了一番,超过1000万判赔的已有23件。

对构成犯罪的,还要使用严厉的刑事手段。去年广东刑事处罚了知识产权犯罪2444人,其中304人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以上。

与此同时,广东行政机关组织开展的“铁拳”“蓝网”“剑网2020”等专项整治行动,颁发的《广东省自主创新促进条例》等文件,也与司法机关形成了强劲合力。

其中一份文件还规定,广大群众对举报侵犯知识产权等行为有重大贡献的,颁发奖金上不封顶,将保护知识产权的阵地扩展到了全民。

主笔:尚黎阳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