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容变毁容,“黑医美”如何规范发展?

深圳一女子整容失败,智力降至1岁婴儿水平;女演员高某做医美鼻子整形失败,出现坏死等症状……近年来,与整形相关的新闻不断见诸报端,北京朝阳法院梳理发现,医疗美容纠纷中的涉诉医疗美容机构绝大多数为民营机构。

 封面图-1

民营机构并非洪水猛兽,但在医美行业,大量“黑医美”充斥市场却是不争的事实。目前,我国鲜有正规医院提供医美服务,但同时,医美市场迎来大爆发,近年保持20%以上的复合年均增长率。

供需严重不对等,导致大量“黑医美”乘虚而入、野蛮生长。它们普遍缺乏严格监管,也没有统一的技术标准。据统计,每年有超过10万名消费者成为“黑医美”受害者。

市场上到底有多少“黑医美”?

许多消费者的疑问,最终指向医美的概念问题。其实,医美的本质是医疗行为,而不是美容行为。但在实践中,这一点正在被有意无意地忽视,一些机构打着“美甲店”“SPA沙龙”“美丽休闲馆”的幌子,把医疗行为包装成生活美容,使消费者放松了警惕,也直接绕过了部门监管。

医美必须明确医疗性质。没有医疗机构许可证,就不能开设医院;没有执业医师资格和外科整形资质,就不能进入行业。医美行业走向规范化,这是必须坚持的底线和原则。

在此基础上,让医美最终回归到服务质量的比拼上,而不是广告营销的狂轰滥炸上,需要有更多作为。正如“新氧医美公益大使”赵薇所提出的,“只有真正专业、安全的服务才能促进一个行业的健康发展。”目前,一些科技平台正在搭建起消费者和医美机构之间的桥梁,既可以有效避免“黑医美”消费风险,也可以推动医美行业的真正进步。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医美需求旺盛折射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美丽要以健康为基础,树立正确的健康观,谨慎对待、理性消费医疗美容项目。行业从业者对于医美专业有敬畏之心,消费者对于审美有多元化态度,追求真正的美,才能规避风险、拥抱美好的小康生活。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