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大后方”丨广州中风险地区清零,记住这些战“疫”身影

南方网讯(记者/杨智明)6月26日,广州部分区域新冠肺炎疫情风险等级进行调整,其中,中风险地区清零。

这个夏天,在战疫“大后方”涌现出一批批志愿者,他们有的是老党员,有的是一线环卫工人,有的是夫妻档……他们不约而同地用他们的坚守,守护好“大后方”。

有一名老党员曾在高风险封闭区说:“我守住了这栋楼,便守住了居民的心!”正是这样的贴心,才让群众生活安心。

防疫“夫妻档”:夫妻相遇只能用手机打招呼

5月25日夜里11点半,29岁的党员罗文彬收到了支援命令,他马上收拾行装回到单位集中点,随后火速赶到白鹤洞街道鹤园小区。搬桌子、搬凳子、贴标签、指引群众测核酸。当天晚上下了一场暴雨,但他依旧穿梭在人群中奔忙着,一直持续工作到将近凌晨五点,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荔湾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待命。

6月8日,29岁的党员罗文彬跟妻子在支援现场偶遇,虽然距离很近,但两人连说话的机会都没有。

“我今天看到你了。”一条短信出现在了罗文彬的手机上。

“我也看到你了。”知道是妻子发来,他用手机回复道。

“我们年轻,多干点,疫情就能早点结束!”“加油,疫情不退,我们不退!”这对年轻夫妻互相打气鼓励,比肩逆行,守护家园。

梁小存、程妙玲,结婚20多年,从事环卫工作也20余年,都是“老环卫人”。

“虽然我们不是本地人,但是因为工作关系在这里生活了十几年,对这个城市有了感情,我们也想多做点,让城市早点恢复正常。”夫妻俩没有华丽的语言,疫情期间,他们用默默的行动去诠释对这个城市的爱。

梁小存、程妙玲支援中南街道疫情防控工作

夫妻俩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每天对中南街道辖区内约40吨疫情防控专项垃圾进行压缩,同时必须及时对压缩站、垃圾回收点、周边公共场所等区域开展多次消毒,工作量很大。六月份的广州,时而烈日暴晒时而暴雨倾盆,他们经常是汗水跟雨水交织在一起。

“爸爸,妈妈什么时候回来啊?”“宝贝,妈妈很快就回来了,你在家要听爷爷奶奶的话。”这是一名3岁小女孩和自己正在坚守防疫工作的妈妈的对话。

电话里是一位3岁的小女孩。她的爸爸温树勇是荔湾区城管部门的一名干部,妈妈是冲口街道党建指导员。自打响防“疫”战后,他们夫妻俩都坚守在各自岗位上,没再见过面,家中的孩子由老人照顾。

环卫工人的辛苦与欣慰: “听到有人喊‘英雄’”、“我第一个收到能量包”

天河区城市管理第三保洁所环卫工人廖顺报名参加抗疫突击队当晚,正值儿童节,也刚好是他女儿生日。报完名后,他心里有些犹豫:“当天晚上,一晚都没睡着,身为家里唯一的经济支柱,突然有些后悔了!”

当晚11时多,廖顺问了队友们:“是什么让你们这么有信心就报名支援一线?”

他们回答:“怕啥?”

那一刻,廖顺坚定了自己的选择。

廖顺所在的抗疫突击队主要负责海南村范围的垃圾收运工作。海南村大多数房屋楼龄都有几十年,没有电梯,廖顺他们去收集垃圾,需要一层一层往爬楼梯。

环卫工人廖顺

“由于身穿防护服,工作起来很不方便。一个来回就是一身汗,身上像爬满蚂蚁,很难受。还不能用手去擦,但也顾不了那么多。每天就这么坚持着。”廖顺说。

在荔湾高风险区域白鹤洞街,有一群人,他们是越秀区派往荔湾的43名环卫工人,年龄最大的58岁,最小的只有25岁。

越秀区环卫工人支援荔湾

“一开始,刚进驻白鹤洞街道的时候看到四下空荡荡的,内心却是有点忐忑,但后来听到有人在喊‘英雄’‘英雄’,我们都觉得热血沸腾起来。”周运财印象很深刻。

每天早上六点,周运财准时起床给工友们测量体温,确保工友们身体健康。早餐过后,周运财跟工友们开始了全副武装——N95口罩、隔离服、手套、护目罩、鞋套,在热浪来袭的高温天气里,将自己全身上下包得密不透风。一旦穿上防护服,为了不上厕所,他们要尽可能少吃少喝,一直坚持到任务完成。一切准备就绪后,他从集合点乘坐接驳车出发,前往荔湾区白鹤洞街隔离社区。

“老环卫人”张卫华

共同战“疫”,由“老环卫人”带头,47名天河环卫工 “保洁突击队”也奔赴荔湾。从事环卫工作20余年的张卫华就是其中的一员。

这一次,张卫华再次主动申请加入突击队,投入荔湾防疫第一线。凭借自己一年多时间以来,定点隔离垃圾收运的经验和科学的疫情防护技能,张卫华始终奋战在防疫最前线。“我的文化水平不高,但我一直希望有机会能做点什么。”张卫华说。

环卫工人不辞辛劳地坚守在一线,进行垃圾收运、清扫、保洁,守护了防疫“大后方”的安全。为向环卫工人表达关怀与敬意,广东省岭南教育慈善基金会、广东省环境卫生协会联合发起关爱活动,为涉疫区环卫工人送上暖心慰问。

6月16日,连续奋战在越秀区抗疫一线十几天的环卫工人田姐,第一个领到了“彩虹能量包”,每个能量包含有薄皮核桃、有机牛奶、刺梨膏等,她感到很温暖。

“60后”党员的坚守: “我守住了这栋楼,便守住了居民的心”

在荔湾中高风险封闭管理区里,有这么一群即将退休的“60后”老党员,他们大多已年近花甲,却依然选择坚守防疫一线。

林少峰参与核酸检测扫码工作

林少峰是广州市卫生处理中心的一名党员干部。5月29日,荔湾区东漖街道列入中风险封控地区,60岁的他积极主动地报名参与社区志愿服务。 6月5日,从中午12点参加社区核酸检测扫码确认工作,一直忙到第二天凌晨2点,除去吃饭休息的时间,在疫情防控第一线连续作战了14小时,完成任务后,手套内倒出很多汗水,全身衣服全都湿透了。期间,他主动为同楼层的独居老人上网购物,还主动从家里拿出肉和菜送到老人家里。

荔湾区燃气管理所的匡建国也是一名60后,经历过非典的他,6月9日凌晨,收到了支援高风险地区白鹤洞街道的通知,他没有丝毫犹豫,简单收拾行李后便奔向了第一线。大伙考虑到他的年龄,准备给他安排点“轻松活”,他却说:“作为一名老党员,我有责任有义务和战友们并肩战斗。”他想方设法为自己守护的那栋楼的所有居民解决生活必需品配送“最后一百米”的问题。

匡建国脱下防护服后走向消毒间

“病毒不可怕,我守住了这栋楼,便守住了居民的心。”今年55岁的刘仕仁的主要任务是管理鹤园西九巷1至2号楼住户,做好收集楼栋内群众的物资需求等工作。他将每家每户的信息全记录在日记本上,每次楼长交班,他必定会花上十五分钟时间,对接班者交代清楚需要跟进的事宜。

“90后”冲锋在一线:用方言沟通耐心帮助长者 指导志愿者给采样管贴码

“90后”党员骆杰伟,来自广州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卫生处理中心。5月29日下午,他完成手头工作后,马上到社区居委党组织报到,协助开展临时出入通行证核发工作。按照上级要求,社区内每户只能核发一个通行证用以外出购买生活物资。由于东漖社区管辖范围广、住户零散,骆杰伟和社区工作人员不得不深入到大街小巷核发通行证。

刚开始的时候,有个别居民很不理解:“我家老人怎么买菜?他们有高血压、糖尿病怎么拿药?”面对居民的不理解,骆杰伟就耐心讲解,尤其在本地群众和长者面前用好方言来沟通,逐渐赢得周围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骆杰伟正在给采样管贴码

6月7日晚,看到微信工作群急招采样管贴码工作人员,骆杰伟毫不犹豫第一个接龙报名。贴码工作看似简单,但是需要工作人员认真负责,一不小心把编码贴错,将影响后续信息录入、核酸采样等各个环节。于是,有贴码工作经验的骆杰伟提醒新来的志愿者,有不懂的及时提出,贴错的采样管坚决不能混入其他标准的采样管中。就这样,骆杰伟带领着一批新来的志愿者,从早上7时30分一直加班到晚上23时,顺利完成了全部的贴码工作任务。

爱心紧急驰援:他们三天募集派发15吨防疫物资

6月5日中午12点,广州市城市管理志愿者协会收到鹤洞高风险区内中海花湾小区志愿者需要包括防护服在内的各类防疫物资的信息,秘书长罗兆安迅速行动,马上调集一批防护服,并迅速与属地相关职能部门沟通,紧急驰援中海花湾。当天傍晚,大批防疫物资送达,解了燃眉之急。

6月7日—9日,在荔湾区民政部门的组织协调下,志愿者们为荔湾区22条街道执行爱心防疫物资募集、配送任务。三天内,该协会防疫机动冲锋队累计出动志愿者30余人次,配送了一批物资和医用防护口罩,总重达15吨,有效舒缓了防控前线的物资供应压力。

志愿者送来物资

“一台卡车,一组志愿者,就是一支队伍。”支援结束后,罗兆安说。防控前线压力大,为保障志愿者顺利开展服务,广州市城管局团委协调青年之家会议室等作为仓库,用于暂存爱心物资等。

让我们记住所有战“疫”的身影,是他们在大后方守护我们的家园!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