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蓝皮书发布:率先探索有利于形成新发展格局的有效路径

8月11日,广州市粤港澳大湾区(南沙)改革创新研究院、广州大学广州发展研究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等共同发布《中国粤港澳大湾区改革创新报告(2021)》(下称《蓝皮书》)。

《蓝皮书》指出,2020年,粤港澳大湾区全年经济增速保持大致稳定,经济总量达到11.59万亿元,特别是粤九市表现出了较强的韧性,广州经济总量首次超越香港,在大湾区中的经济作用越发明显。大湾区内需增长动力逐渐恢复,外贸形势好于预期,金融市场稳步攀升。

2021年,预计大湾区经济将迎来全面复苏,主要经济指标将逐步回暖。面向“十四五”,《蓝皮书》认为,大湾区将充分发挥产业和区位优势,率先探索有利于形成新发展格局的有效路径,增强畅通国内大循环和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功能,并加快向全面数字化方向发展,科技创新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依靠。港澳两地需要准确把握自身角色和定位,在大湾区框架下加速港澳地区再工业化进程,调整经济结构,带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

粤九市经济好于港澳,广州首超香港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蓝皮书》数据显示,2020年大湾区整体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59万亿元,高于全国第一经济大省广东11.08万亿元的规模。

蓝皮书副主编、广州大学广州发展研究院副院长谭苑芳表示,受开放型经济的特点影响,尽管大湾区面对比全国大部分地区更大的输入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压力,但整体表现出较强韧性,可见大湾区为广东省乃至我国整体经济保持稳健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城市来看,深圳(2.77万亿元)保持领先,广州(2.52万亿元)经济总量首次超越香港(约2.41万亿元)。随后依次是佛山(1.082万亿元)、东莞(9650亿元)、惠州(4222亿元)、江门(3201亿元)、中山(3152亿元)、肇庆(2312亿元)、澳门(约1678亿元)。在人均GDP方面,加上港澳,大湾区整体人均GDP水平达到l6.1万元,显著高于长三角(10.5万元)和京津冀(7.4万元) 的水平。

从产业结构来看,大湾区三次产业发展结构呈现出第一产业占比低,第二、三产业形成“双支柱”的特点。相较于20l0年,去年粤九市第一产业占比由2.1%下降到1.8%,第二产业占比由48.8%下降到40.0%,第三产业占比由49.1%上升到58.3%。《蓝皮书》称,随着大湾区由核心向外扩展,产业结构也出现梯度变化。位居核心区域的广州、深圳、珠海三市第三产业占比较高,佛山、中山与东莞三市作为紧邻核心区的制造业基地,第二产业占比进一步提升,在最外围的惠州、江门与肇庆三市第一产业占比显著上升,是大湾区的重要初次产品保障基地。

投资对大湾区经济贡献重大。2020年,受疫情影响粤九市整体投资略有下滑,同比增长9.42%,但仍高于全省水平。其中,除佛山、江门以外7市投资增速均处于较高水平,投资增速区域分化有所好转,位于珠江西岸的肇庆、珠海和中山3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均高于l0%。而港澳投资均进一步回落。

随着疫情影响消退,去年大湾区消费逐渐回暖。《蓝皮书》指出,2020年粤九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约3.12万亿元,占广东省的比重达到77.64%,占全国的比重达到7.96%,但港澳消费大幅下滑。预计大湾区消费需求将进一步回升,仍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在外贸方面,2020年大湾区粤九市进出口贸易逐渐修复。依然占据广东省95%以上的外贸份额。

在金融方面,2020年,大湾区存款、贷款余额分别为369248.22亿元和292426.29亿元,较上年分别增长8.72%和15.02%,体量巨大,存贷供需平衡。资本市场是金融发展的核心之一,大湾区拥有深交所和港交所两大国际性证券交易所,直接融资体系较为完整,优势明显。截至去年底,深交所上市公司为2354家,总市值为23.19万亿元,全年累计股票成交金额122.84万亿元;港交所上市公司达2538家,总市值约为47.52万亿港元,全年成交总额达32.11亿港元,创历史新高。

融入发展新格局,迈向数字化道路

2021年大湾区仍将面临多重机遇与挑战。《蓝皮书》分析称,受疫情发展进程影响,预计大湾区202l年经济将有所复苏,主要经济指标将逐步回暖。粤九市全年增速仍将保持中高速水平,香港与澳门经济有望走出衰退,重焕生机。

《蓝皮书》表示,2021年,大湾区将充分发挥产业和区位优势,通过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充分释放消费潜力、加快建设现代流通体系、优化提升对外开放合作水平等措施,增强畅通国内大循环和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功能,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打造规则衔接示范地、高端要素集聚地、科技产业创新策源地、内外循环链接地、安全发展支撑地,率先探索有利于形成新发展格局的有效路径。

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内部差距仍然较大,区域发展空间面临的瓶颈,资源能源约束趋紧,生态环境压力日益增大,人口红利逐步减退。《蓝皮书》认为,大湾区内如要进一步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等要素加速流动,必须借助数字化创新手段。“数字化革命为区域体制机制创新与变革提供新的技术手段与治理理念,是粤港澳大湾区跻身世界级大湾区的重要抓手。”谭苑芳说,粤港澳三地协同推进从民生到经济的多维度数字技术应用探索,正实质性加速大湾区融合发展。

《蓝皮书》认为,粤九市应进一步有效推进以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发展,加速从“世界工厂”迈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中心,加快以生产性服务业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培育发展,顺利融入全球服务业价值链;香港应利用制度、金融等方面优势,建设成为辐射东亚乃至全球的数据、资讯中心,为大湾区的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分析等新兴产业发展提供资金、技术和市场层面的支持;澳门应围绕加强中国与葡语国家之间合作平台建设的定位,打造中国—葡语国家金融服务平台区域性电商服务平台、中国—葡语国家经贸合作会展中心等。

此外,《蓝皮书》还建议,进一步完善粤港澳大湾区合作协调机制,就是以市场为主导, 打破行政区域规划限制, 树立一体化发展意识, 通过政府与市场的有机协同推进,在跨境金融、交通等关键领域形成动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新体制机制。同时,充分发挥粤港澳大湾区在促进"双循环"中的体制机制、人才等优势,在大湾区框架下加快香港与澳门的转型发展,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发展。

南方日报记者 周甫琦 实习生 伍奕衡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