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师范大学教授莫雷:要走中国心理学发展道路

中新网广州9月30日电题:华南师范大学教授莫雷:构建社会主义社会心理服务体系

作者 王坚

“心理服务在西方由来已久,有其特有社区幸福体系。中国的心理服务体系应该不同于西方,而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心理服务体系。”近日,华南师范大学国家重点学科——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学术带头人莫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出“构建社会主义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重要建议。

莫雷教授与学生的合影。 陈骥旻 摄莫雷教授与学生的合影。 陈骥旻 摄

瞄准中国需求 建立广东试点

“要走中国心理学发展道路,一定要瞄准国家对心理学的重大需求来确定核心研究问题,而不是盲目跟风西方。”莫雷告诉记者,西方心理健康服务模式是被动、干预性的,中国模式则旨在发展,以主动服务为主,改善人民心理健康;国民健康心理素质作为一项重要任务,与矫正特殊人群心理不良状态合为中国心理监察服务整体。

“广东省应该在社会心理服务构建方面充当好这项工作的龙头。”莫雷建议,先在广东某个地级市进行试点,成功后再向全国铺开。

据莫雷分析,目前,广东教育系统、企业系统与社区系统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条块结合,走在全国前列,该省已经做好充分准备。首先,由于该省教育部门高度重视心理健康工作,从1999年教育部正式下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就建立起一个良好机制,组成“行政主导、专家发动”的工作模式,并为全国其他各省学习;其次,广东总工会很早就开始建立企业心理服务、街道幸福中心等,探索经验丰富。

“当然,国内心理学研究技术与西方学术界相比尚有差距,文化自信亦有欠缺。尽管国内学术界已经有许多优秀研究成果,但学者们依然很少大胆提出自己的理论。”莫雷强调,技术可以努力争取突破,文化自信却只能靠自己。“我们有我们的文化底蕴,应该敢于提出我们的大问题。”

莫雷教授。 陈骥旻 摄莫雷教授。 陈骥旻 摄

突破“颜色影响心理”假设难题 专注打造华师

学术研究方面,莫雷向来以身作则。2010年,他作为第一作者在国际顶级刊物《PNAS》上发表论文“Newly trained lexical categories produce lateralized categorical perception of color”。这项“颜色影响心理”的著名心理学假设受到国际学术界关注,然而西方的研究结论止步于“颜色与心理密切相关”,他的研究突破了其中一项未被解决的难题,证明两者为“因果关系”,即颜色促进认知。这项国际瞩目的研究,在国内亦是当时开先河的重要突破。

莫雷创下“先例”并不是第一次。1977年,他参加高考,考上了华南师范大学,4年过后,他以全校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考上华师心理学系硕士研究生。硕士在读的第三年,华师心理学获得了国内高校首批博士点,而1985年毕业后报考博士的莫雷,很快成为了当年华师培养的第一位博士生。

1988年2月,莫雷博士毕业,便开始留校任教。几十年的执教生涯中,莫雷获得的荣誉不胜枚举:1990年获得第二届“霍英东教育基金高校青年教师奖”;1991年被中国心理学会作为唯一人选推荐获得第二届“中国青年科技奖”;2009年、2015年他分别获得第5届与第7届全国教育部人文社科科学研究成优秀成果一等奖……

因为在学术上成果突出,所以1993年莫雷就被越级提升为教授,是华南师范大学当时最年轻的教授。1999年,他成为国家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的成员,后被广东省定为国家级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多年来,莫雷立志“要把华师的心理学带出去”。专心一意,天道酬勤,2017年最近一次学科评估时,华师心理学与北大、北师大并列第一。

莫雷教授。 陈骥旻 摄莫雷教授。 陈骥旻 摄

巧创“散步教学” 勤学“三无一有”

莫雷热爱教学,喜欢同学生打交道。“散步教学法”是他独特的教学方式。若非有公事,他每天17时许,都会在学校散步强身。起初偶有学生遇见他,就过来请教问题,他便悉心解答。久而久之,学生都知道了他这个习惯。如今不论是研究生还是本科生,只要有兴趣的,都会在这个固定时间候着他,一起参加散步、讨论。

同时,“三无一有”则是莫雷对学生提出的要求——“无周末、无节假日、无寒暑假,才能有所作为。”他掰着手指头为学生们计算过,加上寒暑假,一年有170天是假期。“一定要抓紧这些时间,合理利用。”

在莫雷悉心培养下,他的学生中有两篇博士论文入选全国优秀博士论文,这也是优秀博士生研究生重要的标志。此外,他在华师所进行的教学改革,连续获得一次国家级、三次省级教育教学成果奖。

对于华师心理学专业的未来,莫雷表示,是成为世界级应用学科。为此,将来必须要以国家发展需求为定向,结合脑科学、人工智能等技术解决重大问题,取得相关的基础研究突破,形成“顶天立地”的重大科技成果。(完)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