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广东】国博展示100件党史主题美术经典 广东选送8件作品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国家博物馆联合举办的《无声诗里颂千秋——美术经典中的党史主题展》,日前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展期持续至7月25日。

展览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百集特别节目《美术经典中的党史》为依托,以百年党史发展的重大事件为时间线索,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国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广东美术馆等多家单位的馆藏中,遴选出一百件反映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各个历史时期的最具代表性的美术经典作品,以生动的艺术形式让大众更加深刻地了解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发挥美术作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的独特作用。

壮阔党史画卷中的“广东时刻”

广东美术馆共选送了8件作品参加本次大展。而记者在展厅现场发现,在由百幅经典美术作品组成的壮阔的党史画卷中,不时能见到激情澎湃的“广东时刻”。

1922年8至9月间,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与孙中山在上海多次会晤,共同商谈国共合作问题。1923年6月,中共三大在广州召开,首次确定与中国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1924年1月,孙中山在广州主持召开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定李大钊为大会主席团五名成员之一。此次会议上,孙中山正式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

由国家博物馆收藏、著名画家吴作人创作于1959年的油画作品《李大钊和孙中山》描绘了李大钊与孙中山晤面的情形,以细腻的笔法传达出二人之间真挚的情谊。而国家博物馆收藏、著名画家沈加蔚1981年创作的《先驱——国共合作、东征、北伐》则用凝练的视觉语言,再现了国共合作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为适应农民运动发展,在共产党人彭湃等人的倡议下,1924年7月至1926年9月,广州先后举办了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毛泽东曾担任第六届所长,周恩来、董必武、瞿秋白、恽代英、方志敏、彭湃和郭沫若等人都曾在此授课。农讲所培养了大批农民运动骨干,将革命的火种播撒到全国各地。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的《毛泽东同志在农民运动讲习所》,由著名画家范曾创作于1976年,画上,青年毛泽东身着长衫,神采奕奕,在一群学员的围绕下侃侃而谈,画面色彩素雅明亮,洋溢着朝气蓬勃的气息。

北伐战争中,共产党人在军队政治工作和发动工农群众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由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著名画家李斛创作于1959年的《农民支援北伐军》,形象地刻画了战争中担任向导、军事辅助、后勤物资运输等任务的民众,是北伐战争军民关系的真实感人的写照。

馆长解析广东美术馆入选作品的“来龙去脉”

广东美术馆是本次展览选送展品的主要文博单位之一,共有8件作品入选《无声诗里颂千秋——美术经典中的党史主题展》。老一辈油画家郭绍纲1977年创作的《雄关漫道》,表现了第一代革命家的激扬风采。写实派画家郭润文创作的油画《广州起义》,刻画了起义军在战场上英勇杀敌的壮烈场景。

《雄关漫道》(来源:南方都市报)

已故著名雕塑大师潘鹤创作于1957年的雕塑《艰苦岁月》,是红军题材美术作品中的经典之作,为公众耳熟能详,其原型是在海南岛母瑞山艰苦斗争岁月中的琼崖红军。一老一少两位红军战士的形象,其中吹着笛子的老战士穿着破旧的军装,身形瘦削却筋骨强健,饱经风霜的面孔印刻出老革命者的坚定意志。少年战士入神地倾听笛声,刻画出一个年轻战士对于美好未来的向往。这件作品将红军在革命斗争中的“苦”与“乐”熔铸一体,既反映革命斗争的严酷,又体现了红军战士对革命理想信念无比坚定的乐观主义精神,成为艺术经典,感染和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人。迄今《艰苦岁月》仍是各类中小学美术欣赏教材的必收录作品之一。

《我是海燕》(来源:南方都市报)

潘嘉俊的油画《我是海燕》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流传极广、影响很大的一幅优秀作品,1972年入选全国美展和全军美展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人民日报》《人民画报》《解放军报》《解放军画报》等多家报刊刊载。国家邮电部1973年3月8日发行《中国妇女》纪念邮票一套三枚,《我是海燕》被选作其中一枚的图稿。画面上这位在暴风雨中检修通讯线路的女解放军战士,犹如勇敢搏击风雨的海燕,作品的题目《我是海燕》更是亮点——它既是话务兵的联络暗号,又有女战士是暴风雨中的海燕的寓意。经过作者精心刻画的面部,在冷色调的天空衬托下,显得格外突出。

其他入选作品还包括上世纪四十年代由胡一川、李桦、牛文创作的数件版画作品。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