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副总统开启东南亚之行 是“对华战略”新手段?

8月22日,美国副总统哈里斯开启东南亚之行,首先对新加坡进行访问。23日,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同哈里斯会谈,并在之后的联合记者会上表示,双方将继续深化并展开新的合作。

结束新加坡行程后,哈里斯前往越南。据越南媒体报道,哈里斯25日将在越南河内出席美国疾控中心东南亚地区办事处的揭牌仪式。

哈里斯成为拜登政府上台以来出访亚洲的最高级别美国官员,也是首位访问越南的美国副总统。其间,哈里斯还不忘提到中国,声称“中国持续破坏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威胁他国主权”。同时,正值美国从阿富汗狼狈撤军、阿富汗局势尚不明朗,国际社会因此议论纷纷。

实际上,拜登政府“高官团”近期已先后多次访问亚洲。提速东南亚外交似乎成了美国近期的优先事项,这传递了什么信号?美国是否欲将东南亚变成其对抗中国的前沿阵地?拜登政府的对华战略是否已经定型?阅政观连线吉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所副所长孙兴杰教授对此进行解读。

美国战略设计:

从中东转移至东南亚

阅政观:美国副总统哈里斯此次出访亚洲,正值美国从阿富汗撤军,且阿富汗目前局势尚未明朗,被称为“忙着从阿富汗撤军,也不忘高调访亚”,这里头有何特殊含义?

孙兴杰:本月,美国安排了哈里斯出访亚洲的行程;而塔利班卷土重来、美国落得如此狼狈下场,则是发生在美国预期之外的,这两者在时间节点撞上,属于巧合。但是,美国政府定于8月31日完成从阿富汗撤军,同月安排了哈里斯访亚,那应当是事先安排好的。

从美国的战略设计来讲,它打算在整体上从中东撤出,然后把精力转移到东南亚。事实上,从特朗普政府后期开始,所谓的“印太战略”就逐渐成为美国对外战略的重中之重,拜登政府对此更是加速推进。可以说,从阿富汗撤军也是服务于美国“印太战略”,这是非常明确的。

阅政观:哈里斯此行选择了两个国家,新加坡和越南。据越南媒体报道,哈里斯访问期间还将在越南河内出席美国疾控中心东南亚地区办事处的揭牌仪式。

孙兴杰:新加坡的重要性在于,它是一个具有“风向性”的国家。从冷战后的东南亚发展态势来看,新加坡的外交影响力在这个地区是极大的,因此,新加坡成为美国“印太战略”中的重要支撑点。同时,美国在新加坡还设有军事基地,所以新加坡的外交政策在安全方面还是相当依赖美国的。与此同时,新加坡地处东南亚,与中国的关系也非常密切。从其总理李显龙的一系列表态可以看出,新加坡并不想在中美之间选择站队。

而越南目前的疫情形势严峻,美国疾控中心办事处在越南揭牌,其实就是常说的“疫苗外交”。前段时间,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印度四个国家一起开了个峰会,决定向东南亚国家提供疫苗,即由美国、日本、澳大利亚三个国家来提供资源支持,而印度则负责生产,他们商定总量将会达到10亿剂的规模。这是一个非常具体的峰会成果,但本质上是美国为了拓展自己的影响力。

南海问题:

美国欲“坐收渔翁之利”

阅政观:哈里斯23日在新加坡再次提及所谓与“印太”地区盟友的合作,宣称美国将维护在“南海的航行自由”。同时,声称“中国持续破坏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威胁他国主权”。

孙兴杰:对于南海,这是个老问题了。但美国现在调整了策略,它不再亲自出手,而是把南海作为一个议题来讲,并反复把这个议题炒热。换言之,美国企图在南海建立一个“对华包围圈”,以在“印太”地区形成对中国的遏制、围堵。在美国看来,如果能够挑起周边国家和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争端,那么美国躲在幕后就能捣乱南海局势,“坐收渔翁之利”。

目前,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南海行为准则”正在稳步推进,一旦谈判落地,美国想在南海问题上插手就更难了,这也是美国现在对“印太”如此积极的原因。

阅政观:那么,美国对中国积极遏制和围堵,将产生什么影响?

孙兴杰:拜登政府的外交高官频繁访问“印太”地区,一改传统地重视中东或欧洲的作风,这说明了美国的战略重心在转移。不过,美国在阿富汗打了20年,现在面临着比较严重的战略透支。它从阿富汗撤军之后,将会进入一个战略疲惫期,需要时间去调整和修复,才能把在阿富汗的资源和精力转移到“印太”地区去。

但是,拜登的“印太战略”带有很强的进攻色彩,以美国现在的资源其实很难支撑这样的目标,很难去搞激烈的战略对抗,所以对于美国这套“如意算盘”到底能不能实现,我觉得还很悬。

从东南亚国家的角度来考虑,这些国家处在中美战略博弈的“缓冲区”,它们都有自己的诉求,而不是美国的附庸,有些国家甚至具有很强的自主性。尤其在中美的实力达到一种均衡之后,东南亚国家的选择空间是非常大的。

对于东南亚国家来说,如果选择站队美国,就等于变成了美国的“战略前沿”,那么成本太高了,毕竟中国在整个亚太地区的产业合作与融合非常深。最典型的是,现在疫情仍较严重的越南,生产受阻、出口受限,整个市场体系还是很依赖中国的。

“对华战略”:

基本定型但仍会调整

阅政观:上台半年多,拜登政府的“对华战略”是否已经定型?

孙兴杰:我觉得在战略计划上是基本定型了。在拜登政府发布的《临时国家安全战略指南》中已明确强调,中国是美国的“头号战略竞争对手”,这比2017年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里的提法更严重。但在实施过程中,美国肯定会有所调整。

一方面,美国要筑“小院高墙”来围堵中国也好,或在技术上与中国“脱钩”也罢,美国都要先作试探,因为它所做的任何战略动作都需要付出成本。

另一方面,美国把中国放在所谓“三位一体”的框架内,在“竞争、合作、对抗”中动态调整分量。什么时候竞争多一点,什么时候合作多一点,什么时候要发力对抗,美国都会根据自己的需求去调整和推进。

南方日报记者 姚昱旸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