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着被传染的风险,我也决不退缩”——驻村干部冲在疫情防控第一线

“光是电话了解情况太不放心了,作为驻村第一书记、共产党员,在乡村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我应该冲锋在前面。”

广州市南沙区派驻梅州市平远县坪湖村第一书记饶华伟腊月二十八才回到河南老家,原想好好陪陪家人,但一想到村里还有两户疫情防控重点家庭,他决定第一时间回村。

突出抓好农村这个薄弱环节,将防控措施落实到户、到人,才能最大限度地把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疫情防控期间,广东省扶贫系统党员干部积极响应,提前结束休假,迅速返岗上班,积极投入疫情阻击战。尤其是众多驻村第一书记,充分发挥了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舍小家,顾大家,冲在疫情防控第一线,让党旗在防疫、攻坚一线飘扬。

疫情排查不留死角

“5岁的小儿子知道我又要提前回村后,一直粘着我不让走。”面对疫情防控的严峻形势,广州市南沙区派驻平远县田兴村第一书记黄乐丰咬咬牙,踏上了回村的路。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大年初三,全省扶贫系统党员干部提前结束休假,迅速返岗。

排查不落一户,防控不漏一人。黄乐丰一到村,马上和村“两委”班子研究部署疫情防控工作,然后马不停蹄带队去武汉返乡的一户人家。“刚开始对方比较抵触,一直不配合。为防止疫情扩散,冒着被传染的风险,我也决不退缩。”黄乐丰在防护措施还不是很完备的条件下,一天内到其家里做了6次动员,耐心细致做工作,终于说服他们配合,进行了隔离。

汕头市潮南区陇田镇南埔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彭文城每天坚持带领村干部,逐家敲门入户,开展地毯式的预防宣传与摸排工作。“村民有的是道听途说,信息可能不真实。但为确保村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我都组织召开村‘两委’会议,安排部署对信息进行排查核实,不留死角。”

肇庆市纪委驻怀集县甘洒镇扶贫干部李锋雄、彭家祥一到挂点村,就忙得脚不沾地。他们主动协助挂点村“两委”干部对进村主要路口进行疫情防控等工作,并组织和发动村内年轻党员志愿者到贫困户家中宣传防疫信息,积极劝返外地走亲访友人员,并劝导村民尽量留在家中减少外出及做好家居消毒工作,暂停举办村内各类文体婚庆酒宴等群众活动,全面落实做好村级疫情防控工作。

针对走访排查出屈东村、钱村村、小布村都有村民从湖北探亲回来的情况,驻村干部听从当地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马上启动村级“三个一”点对点跟踪管理措施,每天安排卫生站医生到家中检测体温1次,包片村干部每天上门送上食物1次,驻村干部送上生活必需品1次。

防疫知识入脑入心

年初六9时许,从广州白云区出发,驾车近200公里后,广州黄埔区住建局驻清远市阳山青莲镇江佐村第一书记宋中华到达江佐村,和村里的干部匆忙开完会后,了解到很多村民还“不知疫情”,他便急匆匆地和大家一起出门挨家挨户做防疫宣传。

网格化管理是广东在基层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的重要一招。不仅源头防控进村入户,防疫宣传更要入心入脑,扶贫驻村干部不但冲锋在前,更因地制宜发挥创意与智慧,把防疫措施宣传到农村的每一角落。

“现阶段,人传人,乡亲们,要重视。少出门,不串门,不聚集,不聚餐……”这份“三字经”出自饶华伟之手。

大年初一晚上,饶华伟与老父亲告别,匆匆赶回坪湖村。回村后,他结合疫情防控常识和有关资料,编写了《坪湖村疫情防控三字谣》,教育本村党员和群众,“通俗易懂,朗朗上口,老百姓都很喜欢,宣传效果才能真正入脑入心”。

惠州市博罗县麻陂镇塘尾村村民大多说客家方言,村第一书记陈职勇用客家话录音并进村播放,宣传防护知识。同时,陈职勇还敲锣打鼓提醒村民关注村里宣传内容,并且通过微信群发送防护知识、《致塘尾村全体共产党员的倡议书》,带头入户发放宣传单张,悬挂醒目标语,张贴海报。

作为海珠区传染病与医疗卫生监督业务骨干,广州市海珠区卫健局派驻梅州市大埔县尧溪村的第一书记李达飚在一晚时间内制作了公众号宣传文章,介绍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基础知识,并结合农村实际进行宣传指引。

想方设法保障供应

想群众之所想,急村民之所急。驻村干部在防护物资保障上想方设法,解燃眉之急。

宋中华从家里回村后,带来的口罩很快分完了。着急的他在朋友圈发了一条消息,很快就有朋友答应给他寄200个口罩过来,弥补了7个自然村的9位环卫工人的紧迫需求。但缺口还很大,他又马上联系所在单位黄埔区住建局为村里支援一批防护口罩。

当肇庆市纪委驻怀集县甘洒镇扶贫干部彭家祥等人了解到甘洒镇当地口罩紧缺的情况,第一时间想尽一切办法购买300只口罩捐赠给当地,用于镇村两级干部开展入户排查工作。

广州珠江钢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对口帮扶梅州市五华县梅林镇尖山村、福塘村、上磜村,公司出资捐赠10万余元,用于购买医用口罩、医用消毒液、红外线测温器、雾化器等防疫物资,其中部分急需防疫物资已到村投入使用。

作为开展农村工作的尖兵,正是这群扶贫驻村干部勇作逆行者,冲锋在前投身农村防控疫情第一线,带领群众齐心战“疫”,大家对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信心越来越足。

南方日报记者 黄进 谢庆裕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