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粤乡村释放振兴活力 美丽经济助力脱贫奔康

广东通过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持续释放美丽经济活力,让广大农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受访者供图

在清远连南瑶族自治县大坪鱼乡稻田生态养鱼专业合作社的稻田中,游客卷起裤脚下田捉鱼,惊呼声不绝于耳。连南瑶族自治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负责人房金阳说,半个月来仅此一项收入就超过8万元。在梅州市漳北村,网红民宿禾肚里与村民共享资源,农户一方面可以提供家中空余床位分成获益,另一方面可以务工获得劳动收入。在揭阳惠来县,海源达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总经理詹伟杰正忙着新鲍鱼上市,在当地之前举行的鲍鱼网络节和云展会上,3000多斤鲍鱼全部售完。

乡村振兴,生活富裕是根本。美丽乡村建设,农民致富是落脚点。让村里人住得舒服、城里人内心向往,带动乡村旅游和相关产业发展,释放美丽经济潜能,是广东美丽乡村建设的下一个方向。

广东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省扶贫办主任顾幸伟表示,乡村风貌提升要进一步转化成乡村美丽生产力,释放生态效益、经济效益,让美丽经济在南粤乡村遍地开花。

随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不断推进,广东美丽乡村建设不仅让广大农村脱了贫,而且走上了奔康路。美丽乡村催生美丽产业,美丽产业又助推美丽乡村建设。“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在岭南大地的乡村涌现出越来越多的生动实践。

产业赋能▶▷大力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

在佛山三水白坭镇沙围村的西江农业园核心区,有一个充满科技感的产业园——康喜莱现代农业产业园。从露地到蔬菜种植大棚,水肥一体化、无土及氢水栽培、吊蔓种植、轨道喷雾、轨道车等现代农业科技让人目不暇接。这里的水培蔬菜每年产值高达4万元/亩,高值药材金线莲的干货零售价达到5000元/斤。

近年来,阳江江城区积极建设绿萝产业园,并发展成为国内最大的绿萝生产基地,2019年年产绿萝2500万盆,年产值达2亿元。目前,江城区绿萝产业园辐射带动项目区周边农户奔康致富超过2000户。

现代农业产业园是做大做强现代农业的强力引擎。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建设,三年来全省已创建14个国家级、160个省级、55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主要农业县实现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全覆盖,形成国家级、省级、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梯次发展格局。

2018年至2020年,广东省财政每年安排25亿元支持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2018年、2019年扶持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建设100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认定珠三角地区19个自筹资金建设的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基本实现主要农业县全覆盖。

产业园的发展有效带动了农业和农村的发展。据统计,2019年年底粤东、粤西、粤北地区100个省级产业园主导产业总产值1305.8亿元,产业园内农业企业数量达到3299个,品牌数量(含企业自有品牌)2459个。财政资金撬动作用效果明显,省级财政资金撬动比达到1∶4.36。

农旅赋能▶▷好风景变成好“钱”景

“住在这个乡村庭院,白天能看到连片丰收的田园,晚上能听到虫鸣蛙叫。”广州的陈女士这样描述在韶关市仁化县新龙村居住的感受。据当地村民介绍,新龙村开始建设美丽乡村后,当地政府组织艺术家到村里帮忙绘制房屋设计图,对村屋外的庭院进行规划设计,传统泥砖房变成优美庭院。

好风景带来好“钱”景。随着粤港澳大湾区战略的推进,我省居民休闲消费需求不断升级,对高品质休闲旅游产生巨大需求,相关市场前景广阔。

对此,广东提出要以乡村旅游为目标建设一批美丽乡村精品路线,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通过以农促旅、以文兴旅、以旅强农,挖掘美丽乡村、精品线路、特色名村的市场价值。同时,推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从单一的农家乐、赏花摘果,向观光、体验、康养、休闲、度假、娱乐等为一体的综合型复合方向发展。

目前,广东将一批美丽乡村串点成线,串珠成链,打造一批广东美丽乡村精品路线,促进餐饮、住宿等关联产业的发展,使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增加工资收入;把特色农产品变礼品、特色民俗文化和工艺变商品、特色餐饮变服务产品,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将民房变民宿、农家庭院变成农家乐园,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科技赋能▶▷农村电商带来发展机遇

湛江徐闻是中国最大的菠萝产地,其种植基地更是被誉为“菠萝的海”。新冠疫情发生后,徐闻菠萝流通链受阻。为改变现状,徐闻充分利用各类网络销售平台,解决菠萝销售问题。通过“触网”,菠萝日销量约5000吨。

让农产品“上网”,成为了广东提速农村发展,发展美丽经济的不二法宝。

曾经0.5元/斤无人问津,如今8元/斤供不应求,这是清远英德小小杨桃上演的“升值记”。英德市果康源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宋勇辉告诉记者,通过树立市场意识,他们将杨桃打造成了爆款农产品,在淘宝网的销量曾拿过全国第一。

随着乡村环境逐年变好,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回乡创业。

在广州从化,90后郭建华转型成为新农人,用无人机播撒乡村振兴梦;在肇庆封开,电商从业者伍幸辉积极让本地优质农产品“上网”;在揭阳军埔村,年轻一代回乡创业,用电商开辟了一扇致富大门。

去年11月,广东省人社、农业农村部门部署启动“农村电商”工程。其中,广东将实施“百园万站”行动,布局建设一批农村电商产业园和示范站,用3至5年时间,打通农村电商“人、品、网、店”全链条。

以新业态发展美丽经济,广东在行动。通过创建农产品“保供稳价安心”数字平台,广东推出“短视频+网红”营销模式。同时,持续推进“12221”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切实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农产品的实际需求,广大农民群众致富奔康的道路越走越宽广。

助力脱贫▶▷2277个省定贫困村脱贫奔康

走进位于湛江吴川市的稳村,清新质朴的村歌萦绕于耳畔,金黄的稻谷、翠绿的番薯苗、错落的民房相互交织,勾勒出一幅恬淡美妙的田园风光。

稳村原是省定贫困村,村民长期处在温饱线水平。转折发生在2016年5月,那一年稳村迎来了一支真抓实干的扶贫工作队,走出了一条美丽乡村建设和脱贫致富相结合的新路子,打造了包括“稳村番薯”和“倒蒸地瓜”等系列深加工产品在内的“稳田香”品牌,带动全体村民增收。2019年,稳村村民人均收入高达20696元,比2015年增长了三倍;2020年,仅单卖番薯苗,全村收入就接近200万元。

为了使脱贫攻坚工作与美丽乡村建设相衔接,进一步提升全省农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广东在2277个省定贫困村中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创建,省级财政给每个省定贫困村投入1500万元,累计投入341.55亿元,大力推进2277个省定贫困村人居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乡村产业发展、基层党建等工作。

根据省农业部门数据统计,目前全省2277个省定贫困村人均收入从3年前的4000元以下提高到现在的17000元以上,环境面貌大改善、富民产业大发展,真正实现了“后队变前队”。

乡村美了,信心足了,生活更有希望了。清远英德市连樟村,通过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不仅让泥巴路变成水泥路,还成为了全国第一个5G覆盖的行政村;肇庆市广宁县江合村,通过开展“一村一品”脱贫攻坚项目,以一把龙须菜奔康致富;在海丰县新山村,通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和红色村规划建设,成为远近闻名的红色文化景点……

这是乡村振兴带来的改变,从农村的“面子”到农民的“里子”,从点上出彩到镇村同兴。住得更好,赚得更多,广大农民群众的笑脸成为了广东最好、最真实的扶贫成绩单。一条生态美与百姓富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新路子正在岭南乡村越走越宽。

策划:严亮

统筹:肖开润 赵文君 汤凯锋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韩安东 黄进 赵文君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