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年探索,走上联合国会议的“广州经验”

GDP从千亿级别升至万亿级别,跃居世界主要城市经济体,广州花了15年。而从粗放发展走向可持续发展,成为国际认可的城市治理范例,广州花的时间要长得多。

25年前,广州《21世纪议程》明确将可持续发展作为城市的主要目标。25年后,广州的可持续发展经验受到了国际社会的空前重视。2021年3月,广州成为首个向联合国提交可持续发展目标地方自愿陈述报告(下称《陈述报告》)的中国城市。紧接着在7月,广州市市长首次应邀参加2021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高级别政治论坛(HLPF)边会。

25年记录了广州摸索城市未来的坎坷与收获,也记录了广州与世界的紧密相连。25年很长,但可持续发展究其定义,本就是几代人的工程。25年不是终点。

WechatIMG19730.jpeg

广州探路可持续发展

广州对可持续发展的探索始于上世纪。1996年,根据全球及中国《21世纪议程》,广州制定《广州21世纪议程》,成立21世纪议程领导小组和办公室,提出广州要在2020年前促进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完善社会服务设施和社会保障体系、有效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并建立可持续发展政策体系、法律体系和管理体系。

广州也是最早从城市规划层面推动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城市之一。2020年,广州编制城市总体规划,是中国第一个编制战略规划的城市,并且充分借鉴了其他国际大都市的经验,提出了“不得占用河涌规划红线范围”“城市主干道绿化带用地面积占道路总用地的比率不小于25%”等在当时十分先进的绿色发展理念。广州还因此在2010年获得国际城市与区域规划师学会颁发的“国际杰出范例奖”。

但城市往往要开展数十年的系统性工程才能让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落地,“广州治水”便是典型案例。早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轻工业蓬勃发展的广州便开展过新河浦涌整治、沙河涌整治、珠江截污等治水工程,但调水补水、局部治水的效果并不理想。

广州市越秀区东湖公园。2019年,越秀区选取东山湖作为碧道建设试点,结合东山湖水质提升项目和东山湖公园总体提升项目开展东山湖碧道建设,建设约5公里碧道,项目总投资约7067万元。南都记者 梁炜培 摄

到世纪之交,广州经济成就举世瞩目,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在1995年突破千亿元,1999、2002、2004年分别突破2000亿元、3000亿元和4000亿元,在2005—2010年更是每年上升一个千亿级台阶。与此同时,水体质量成了治理难题。

2004年成功申办第十六届亚洲运动会成为广州可持续发展实践的里程碑事件。为了成功举办亚运会,广州举全市之力改善城区环境,包括治理大气及水污染。为了宣示政府整治珠江水质的决心并倡导全民健身,广州从2006年开始举办“横渡珠江”活动,广州市、区主官多次带头“渡江”。2008年初,广州市水务局挂牌成立,同年广州市召开污水治理动员大会,投入数百亿的市级财政治水。

亚运会前后的重金治水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更重要的是治水的投入之高、耗时之长让广州意识到源头治污、系统治污的重要性。广州开始探索建立河涌治理的政、企、村合作机制,由政府主导河道治理工程,企业承担河滩绿化建设与后续养护费用,发展生态经济产业解决河道管护费用。

2018年,借全国全面打响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契机,广州开始新一轮大力治水,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探索智慧水务。根据官方资料,“十三五”期间,全市新划定246平方公里的水源保护区,整治超过12万家散乱污场所,扩建污水处理厂32座,建成污水管网1.89万公里。

2020年,广州建成区黑臭水体100%消除,历时数十年,跨越两个世纪的治水终于取得历史性突破。

公众参与推动社会共治

类似“广州治水”的故事还有很多。游建华则认为:“比解决了什么问题更重要的是解决问题的方式。”在探路可持续发展的25年间,广州不仅靠着不断创新的城市治理改善了许多问题,更形成了具有广州特点的治理模式。

游建华对广州城市治理中的公众参与印象深刻。他说,多年前一位广州官员曾告诉他,广州不是一座市长说了算的城市。另一位官员则自认自己每天的工作就是在微信上看看大家都说了什么。“这恰恰是很重要的工作,”游建华说,“如果一座城市所有的决策都是自上而下的,市民对这座城市就没有归属感。”

广州很早便十分重视畅通民意的反馈渠道。从2005年开始,广州市级官员、各市直部门、区政府定期安排“公众接访日”听取公众意见。2014年,广州开通“12345”热线,市民拨打一个号码便可以向政府部门咨询、投诉或提出建议,传达、办理、督办、满意度回访、归档等工作全部由热线平台统一跟踪完成。

民意成为广州城市治理的重要参考。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院城市规划师、景观设计主创设计师罗友斌曾在主持猎德大桥桥下空间改造项目时,通过南方都市报征集到700多份公众意见和60份“微改造”方案。“这些方案不是每个都具体可操作,但它们真实,有参考价值。”罗友斌说,大量的公众意见和优秀设计方案,激发了设计单位的创意和灵感。

民意的持续反馈更潜移默化地改变了城市的发展思路。一位广州市规划院白云分院负责人告诉南都记者,近年广州的城市规划由原本以自上而下的决策为主,变为自上而下的决策与自下而上的公众参与相结合。走向基层搜集居民诉求,让市民自己决定社区的形态,将是未来广州城市规划的一个重要趋势。2020年,广州市提出“四师强区”战略,市规划院将原本11区的测量部门改制成为各区分院,推动规划师、测绘师、建筑师、建造师深入基层一线了解居民诉求。

“这带来的一个明显改变就是以前政府部门更重视大型景观改造项目,现在社区微改造越来越受欢迎。”前述负责人指出,根据居民的实际需要将每一个社区打造得设施更完善、功能更全面,营造“15分钟社区生活圈”,更有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一方面,当社区可以满足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时,通勤需求便会降低,有利于减少交通污染。更重要的是,居民在社区生活圈逗留的时间越长,彼此交流的机会越多,社区凝聚力便会提高。

而且,一个重视公众参与和志愿服务的社区,弱势群体的声音和利益更容易被关照。广州有15个专门服务城中村流动儿童的“小禾的家”,这个项目由公益组织千禾社区基金会推动,在政府支持和企业资助下对城中村的社区空间微改造,超过120位“社区妈妈”和更多的志愿教师在此工作,为流动儿童提供学习、社交、儿童友好的空间。

推动国际城市间合作

广州不仅形成了一套可持续发展的经验和方法,而且愿意将此与国际社会分享,并积极推动相关领域的国际合作。

广州是中国最早加入世界大都市协会并成为董事会成员的城市。世界大都市协会是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组织城市间交流、联谊与合作的国际组织之一,在协会基础上还成立了世界城市和地方政府联盟(UCLG)。2011年,广州以UCLG联合主席城市的身份倡议设立广州国际城市创新奖并获一致通过。该奖项每两年举办一次,从全世界征集城市治理的创新案例,以表彰城市和地方政府的成功实践。

“‘广州奖’是广州在可持续发展和城市治理创新领域对全世界大都市的重要贡献。”游建华表示,学术研究时效性低,越来越无法满足城市治理者决策参考的需要。“广州奖”搜集最新的、最优质的可持续发展案例,搭建城市治理者之间的对话平台,补充了地方主官们的“智囊团”。迄今,广州国际城市创新奖已成功举办4届,积累了上千个优秀案例。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广州作为全球最快从疫情中恢复正常的大都市之一,积极与世界交流抗疫心得,先后与韩国光州、美国洛杉矶、德国法兰克福、英国伯明翰、法国里昂、乌克兰基辅等城市开展线上交流,36次受邀出席国际组织举行的国际防疫经验在线研讨会,介绍广州防控经验。广州还积极响应世界大都市协会参与“全球健康卫生城市”平台,向平台上传首个案例,分享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疫情防控中的应用方向等。

2020年,广州当选世界大都市协会主席城市,这也是广州首次担任国际组织主席。

2021年3月《陈述报告》登上联合国官网与广州的这种积极态度分不开。2016年起,每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高级别政治论坛(HLPF)召开期间都会举行自愿性质的定期审议,即国别自愿陈述,主要审议可持续发展目标落实情况。2019年,超过20个城市在当年的HLPF上签署了地方自愿陈述声明,倡导对地方政府也举行类似的审议。

广州受邀参与自愿陈述,并很快启动了报告的编制。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网络中国站的指导下,清华大学全球可持续发展研究院主导的报告编制小组对广州的可持续发展工作进行了全面审议。小组审议了广州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广州城市体检报告结果等资料,向全市发放超过一万六千份调查问卷,走访了全市代表性的企业、研究机构、产业园区、商业中心及各类城市空间,以第三方视角编制了《陈述报告》,最后由广州提交给联合国。

游建华表示,对广州而言,《陈述报告》全面总结了过去几十年间的可持续发展经验。对世界而言,这是中国超大城市在可持续发展国际合作上的积极表率。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经济系教授、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网络亚洲副总裁胡永泰(Wing Thye Woo)表示,广州这份报告列举的例子“将激励世界各地的地方政府采取类似的行动”。

“广州受邀参加这一陈述,表明广州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的成就已经引起国际同行的肯定和重视。”北京大学城市治理研究院副院长包雅钧说,“某种程度上,这也就代表中国正站在推进可持续发展议程的最前沿。”

一号楼工作室出品

采写:南都记者 蒋模婷

知多D

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现代人需要,同时又不阻碍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的发展。1987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首次阐述了这一概念。

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又称2030年议程,是指导全球可持续发展合作的纲领性文件,于2015年9月举行的联合国大会第七十届会议上获得联合国193个会员国一致通过,2016年1月1日前开始执行。

2030年议程宣布将在2030年前实现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以及169个相关具体目标,其中“在全世界消除一切形式的贫困”是首要目标。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高级别政治论坛(HLPF)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高级别政治论坛(HLPF)是可持续发展领域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国际政府间会议。HLPF有两种举办模式:在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框架下每年举行一次会议,会期8天,包括5天高官会和3天部长级会议。在联合国大会框架下,每4年在联大举行高级别会议,与会级别为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

国别自愿陈述与地方自愿陈述

2016年起,每年的HLPF召开期间,各国会举行自愿性质的定期审议,即国别自愿陈述,主要审议可持续发展目标落实情况。2019年,超过20个城市签署了地方自愿陈述声明,倡导对地方政府也举行类似的审议。

2020年,广州受邀举行审议,编制了《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广州地方自愿陈述报告》。报告主要介绍了广州实现2030年议程中五大目标的工作,包括优质教育、清洁饮水和卫生设施、产业创新和基础设施、可持续城市和社区、保护陆地生物。

六个广州案例在报告中被特别“点赞”,包括全民环保教育、移动应用普及、永庆坊及社区微改造、“小禾的家”流动儿童社区、海珠国家湿地公园和白云山还绿工程。

为什么世界可持续发展需要广州?

在发展仍然严重不均衡的国际社会,协同推进可持续发展存在多方面的阻碍,新冠肺炎疫情更使可持续发展进程出现严重滞缓甚至倒退。

2021年7月,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表示,2020年全球有7.2亿至8.11亿人面临饥饿,比2019年增加了约1.61亿人,世界在2030年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方面“在很大程度上未在既定轨道之上”。

当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显得过于宏大时,国际社会开始将目光转向范围更小、议题更细化的地方实践。实现可持续发展仅靠国家层面的合作是不够的,必须要有城市的积极参与,将可持续发展目标本地化。

联合国人居署发布的《2020年世界城市报告》预测,未来10年,世界将进一步城市化,城市人口占全球人口的比例将从目前的56.2%达到2030年的60.4%。同时,96%的城市增长将发生在东亚、南亚和非洲,其中印度、中国和尼日利亚三个国家将占2018年至2050年全球城市人口增长总数的35%。

也就是说,广州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探索,不仅能为超过1870万的常住人口创造更宜居友好的生活环境,也将为国际社会提供发展中国家超大城市治理的重要样本。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