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创新联农益贫减贫模式 推动产业扶贫长效发展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梅州市按照中央、省的决策部署,全力以赴打好脱贫攻坚战,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治本之策,发挥梅州特色农业优势,依托现代农业产业园,创新开展村村联动、农光互补、农旅结合、粤菜师傅工程“四模式”,产业园区、龙头企业、致富能人“三带动”,技术链、利益链、销售链“三打通”的“433”模式,推动产业扶贫与产业振兴相结合。

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梅州配送中心。(温思贤 摄)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梅州配送中心。(温思贤 摄)

创新帮扶模式推进产业扶贫

实施形式多样的联农益贫减贫产业扶贫模式,加快推进“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和“一县多园、多镇一业”项目建设,实现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带动贫困人口增收脱贫。

一是实施“村村联动”推进产业扶贫。比如兴宁的“梅一客”公司,以“公司+合作社+基地体验+O2O”的模式,联结带动5个镇13个村,发展农户种植朝天椒、板栗南瓜等10多个高端蔬菜品种,并建设以蔬菜为主题的农耕体验园,带动乡村旅游,2019年通过电商辐射带动2380户农户农产品的销售,户均增收2000多元。目前,全市共617个村参与了43个产业联动项目,贫困村实现全覆盖。

二是实施“农光互补”推进产业扶贫。比如广州市天河区与梅州市金绿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建设6000平方米的扶贫车间,在饲养肉鸽的同时,利用鸽棚顶建立光伏电站,项目带动15个省定贫困村贫困户参与肉鸽养殖及光伏发电产业,有劳力贫困户平均年增收6000元以上。目前共发展农光互补项目21个,带动贫困户1908户。

三是实施农旅结合整县推进产业扶贫。比如丰顺县的茶山旅游扶贫项目,统筹一二三产业相结合,从2017年起分三批共投入扶贫资金7700多万元用于发展旅游产业,每年按照固定分红的形式获取收益,带动全县17个镇(场)有劳力的2166户8141名贫困人口全部参与,2019年实现户均增收2840元。

四是实施“粤菜(客家菜)师傅”工程推进产业扶贫。通过以厨兴村、以厨就业的方式,推动贫困村发展“农家乐”等乡村旅游产业项目,促进企业向贫困户定点采购农产品食材,既增加就业,又通过发展食材种养实现增收。

激活帮扶主体带动产业扶贫

充分发挥梅州柚、嘉应茶、客都米等特色农业产业优势,通过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园、培育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和创业致富带头人,带动产业扶贫、促进产业振兴发展。

一是产业园区带动。统筹推进产业扶贫资金使用与现代农业产业园规划建设有效衔接,通过“园区+基地+贫困村+贫困户”模式,带动贫困村和贫困户增加收入。目前,共发展省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15个(其中国家级1个),产业园数量居全省前列,带动15570户贫困户脱贫。此外,全市还有110个贫困村以资金入股广梅产业园,按照固定收益率分红,每年可获得400多万元收益。

二是龙头企业带动。将贫困群众产业发展嵌入农业企业、合作社、集体经济,推动形成产业集聚发展,改变以往小农小户单打独斗的局面。全市共有国家重点龙头企业3家,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146家(位居全省第一),市重点农业龙头企业409家,带动有劳力贫困户15382户、41960人。

三是致富带头人带动。健全完善致富带头人与贫困户联结机制,不断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解决贫困户产业就业增收问题。349个相对贫困村已培育发展农村创业致富带头人1386名,确保每个贫困村至少有3名致富带头人,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打通帮扶链条发展产业扶贫

立足自身实际,找准发力点精准施策,发展农业特色扶贫产业,致力形成稳定增收脱贫的长效机制,促进贫困户持续增收。

一是打通技术链,组建帮扶“专家团队”。组织52名农业专家建立8个农业产业扶贫工作小组分别对接8个县(市、区),通过实用技能培训、产业巡回指导、微信平台讲解等不同形式,提供资源把脉、产业设计、良品包装等全链条的“落地”技术服务。

二是打通销售链,畅通消费扶贫渠道。依托互联网商城等平台,推动批发市场、电商企业、大型超市等市场主体与扶贫产业基地、相对贫困村建立长期稳定的产销关系,实现贫困村农产品进市场、进商超。各县(市、区)在本地或广州帮扶单位所在地建设消费扶贫专馆、专区、专柜。借助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梅州配送中心和21个生产基地,开展以购代捐和消费扶贫“五进”等活动,对接大湾区大市场。培育发展淘宝梅州扶贫馆等13个主要农产品电商交易平台,建成7个县域电子商务运营中心、865个镇村电商服务站点,实现省定贫困村全覆盖,其中有5个县(市)获评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2020年销售扶贫产品总额45亿元,其中线上15.5亿元,带动贫困人口5.3万人。

三是打通利益链,强化利益联结机制。深化农村“三变”改革,引导贫困户利用自有的资源、资产、资金,投资入股合作社、工业园等经营主体,获得稳定的二次分红收入,创新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贫困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产业发展、企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多重效应。(温竹兰 张铭洁)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