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芳村日与夜:短时间启动的封控和守望相助的人们

距离广州荔湾芳村片区近期排查发现第一例新冠确诊病例,已经过去了十几个日夜。广州市2021年6月7日0时至24时新增的10例境内确诊病例中,再有9例出自芳村。

短时间内,封控开始,并逐步升级,大桥、高架变空,公交安静地排列在总站。只有地铁的白色列车仍在运动,顺轨道一路穿过芳村,却也已经不作任何停留了。

一套需求传达与物资调配系统从零开始磨合、启动、运转。近日,南都记者走访芳村的社区、封闭管理区高考考点与医院,记录下适应着隔离生活的人们。

封闭

最初,对于芳村居民来说,疫情是在半夜闯入他们生活的。

5月26日凌晨12点半,荔湾区白鹤洞街鹤园小区东片,已经睡觉的业主阿燕听到楼道里有人拍门,楼下一片喧嚣,“我以为附近火烛(火灾)”她向南都记者回忆。

鹤园小区。受访者供图

几百米开外,小区中央的足球场被杵在四个角落的照明灯打亮。如果阿燕这时从窗外望去,她会发现方形蓝色帐篷已在绿茵场上支起,数十个移动着的白色身影在一片深色背景中格外显眼。

阿燕带着两个孩子下楼出门,看到一大群警务人员守在楼下,心里还满是疑惑。

鹤园小区里最初的确诊信息将在26日白天发布,这天凌晨,被叫醒的小区居民尚无从知晓。5月25日18时至26日6时,广州市报告新增2例确诊病例和1例无症状感染者,是一名11岁的男孩以及他的奶奶和母亲,3人常住鹤园小区东片。

同在东片的阿燕从邻居口中听说,要马上去做核酸检测,她与家里的孩子和老人在足球场排了大约一个小时,凌晨2点才再次睡下。

这时,距离2021年的高考倒计时还有11天。鹤园小区约有七千多人居住,其中包括几十名高考考生。来自西关外国语学校的林同学就在居家隔离中度过了最后的中学时光。

佛山南海执信中学的陈同学家也因疫情防控被封闭,他自觉心态没受什么影响,不过他的父母自然是没法亲自送考了,看上去略微有些焦虑。

相比之下阿燕就没有那么烦恼,她的孩子还小,每天在iPad上看书和课件自学,“能学多少是多少”。

除了孩子的教育,足不出户的居民最关心的自然是吃饭问题。

阿燕告诉南都记者,5月28日之前,鹤园小区居民可以在App买菜,让快递员把菜放在小区门口,由志愿者拿到小区的几个指定区域,居民去取。

鹤园小区原本是广船的宿舍区,比较老旧,居民以退休老人居多。

多位居民告诉南都记者,老人们大多不会使用智能手机,且往往有药物需求,近日来难免心里没底。年轻一些的邻居就帮忙统计需求,下单和取货。

封闭开始的两天后,居民们发现快递和外卖暂时难以送达,依靠着家里的存粮度过了两天。

阿燕向南都记者发来了居委的解决方案,他们提供4个50元的菜肉套餐,居民分片区在微信接龙订购。阿燕买了1号套餐,里面有蔬菜1斤、玉米2条、鸡蛋6只、土豆1斤、番茄3个和一只鸡,重约2斤。

油米面等物资可以通过广百的专用链接订购。早上下订,一般下午能到。

“最后一公里”的重要一环是志愿者。“有几天每天都下大雨,他们淋着雨帮我们运送物资,每天工作12小时,甚至更长时间。”阿燕说。

运转

5月26日白鹤洞街道片区实施封闭管理后,住在这一片的“老广”张伟豪就报名成了志愿者。

新的物资配送机制在磨合中运转的第一周,张伟豪基本没什么时间睡觉,早上6点多起来,每天送五六趟。除了物资配送,他也为其他志愿者和工作人员运送早餐,还要完成社区服务中心的任务,录制播放防疫宣传内容。

每天忙得七荤八素,他没发觉自己的声音已在网上走红。

广为流传的视频中,两名身穿防护服的志愿者开着三轮车巡逻,街道空无一人,扩音器(粤语称大声公)传出的播报声在回荡。

“(粤语)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要想活得久,不要到处走。”

鹤园小区之外是鹤洞路,这些天毫无堵车之虞,路过的车辆主要有三种,物资保障车、警车及核酸采样大巴。物资由供应商送至封控区域外,志愿者们接上货物,运到小区门口。小区物管处工作人员接应,依次消毒后用小推车运送上门。

观鹤社区与鹤园小区隔鹤洞路相望,大门外,七名安保人员在门口执勤。南都记者看到,广州振业天颂花园的物管处工作人员忙着分发生活物资,两辆私家车的后备箱里白色泡沫箱挨挨挤挤,里面有蔬菜、水果和肉类。

南都此前报道,本月3日起,在荔湾芳村封闭封控管理区域,由一名医护人员、一名民警、一名志愿者组成的社区“三人小组”开始运作,主要承担开展健康监测、上门核酸采样、落实隔离监管、协助转送排查、配合疫情处置、协助物资配送、反映群众需求等职能。

民警刘栋作为“三人小组”的成员进入花湾壹号小区的楼栋,每次走访三层,每层8户。他们小组的负责区域包括确诊者的住所,是重点关注对象。

刘栋看到,一些住户的门上贴着“感谢你!”“你们辛苦了”等字样的纸条。还有个小朋友跟他鞠躬说“谢谢叔叔”,刘栋听到“心里就跟吹了空调一样。”

“扫楼”结束,“三人小组”在楼下脱去防护服,医护人员协助仔细消杀工作,“我第一次看到用浇花的喷壶喷消毒酒精的。”刘栋站在由酒精组成的雨雾之下,终于不再忐忑。

有同事拍下了他的照片——衣服湿透,紧贴前胸后背,双手被医用手套勒得发白,又被自己的汗水泡到发皱。

高考

同样是在本月3日,广州市升级疫情防控交通管制措施,总计7.5万平方公里、近14万人口的荔湾区白鹤洞街、东漖街调整为封闭管理区域。

这天下午的珠江隧道和洲头咀隧道已经没有车流,不少市民带着行李从芳村方向步行走出,有的牵着宠物狗,有的推着轮椅上的老人。

也有人逆流朝芳村方向走去。

从高空俯瞰,大桥清空,高架清空,公交安静地排列在总站。一片静止中,只有地铁的白色列车仍在运动,顺轨道一路穿过芳村,却也已经不作任何停留了。

无需再严控噪音源,四天后,芳村的2021年高考首日就在一片安静中到来。

清晨,来自广骏旅汽公司、穿着防护服的关师傅在鹤园小区外等待,她比约定时间早了足足一个小时。

路边爱心服务车排起长队,他们的目的地多是封闭管理区考点金道中学。出租车的挡风玻璃上贴着盾牌形状的“高考工作车”标志,有司机还特意插上了印着“旗开得胜”的小红旗。

7日,关师傅一共要四次接送考生,每次送考后,先为车辆消毒,再换下防护服。

中午时间紧张,饭大概是顾不上吃了。她第一次参加送考任务,却感同身受,“我孩子19岁,大家都是家长,都是为了孩子。”南都记者获悉,广州公交集团此次安排了800多辆出租车、1000多位司机,负责“一对一”接送管控区域和中高风险区内的考生。

7时许,陆续有志愿者将考生送出小区,司机师傅们举起印着学生姓名的A4纸四处张望。

培英中学的一名男同学毫不犹豫地坐上了雷师傅的送考车。“(我)之前联系接的(应该是)女同学,”雷师傅有点诧异。反复核对姓名、考点和车牌号确认,的确坐错了。

在黑色路面上组成明亮色块的专车畅通无阻,金道中学仅在约2公里之外,专车需要在校门外300米处的花地大道中路口停下,那里是第一道疫情防控线。工作人员又搭建起一处步行消毒通道。

这所中学还是首次成为高考考点,它为约260名在荔湾高风险区域和封闭管理区域的考生而启动。里面有11个普通考室,2个备用考室和3个隔离考室。校门、教室外设有多道消杀程序。

近80名真光中学本部考生在这里参加高考,这天上午,真光中学高三地理斯老师与同事站在考点入口处一一记录。

6时53分,首位考生从专车后排下车,通过半透明的消毒通道迈进考点大门。8时许,反复致电确认该校最后一名考生抵达了现场之后,斯老师松了口气。

11时30分许,语文考试在铃声中结束。考场门开启,考生从分两列走出。南海执信中学的陈同学第一个出考场,显得轻松自信,他告诉南都记者“难度一般,考得还可以。”西关外国语学校的林同学则表示,语文考试“比八省联考简单”,作文围绕材料自拟题目,“我写的是强与弱的辩证关系。”

转移

从小区封闭到现在,阿燕前后已经测了四次核酸。她感到有点心慌,总是在楼上观察,等到最后其他居民都检得差不多了,才下到足球场。虽然排队的人互相保持距离,但这里毕竟是高风险区。

7日晚7点左右,阿燕收到消息,她们楼栋也要转移到隔离酒店了。

她连忙收拾衣服、零食、药物和防疫用具,把手提电脑、ipad、和孩子的学习用品一切准备妥当。不过在9点多,最新的通知将出发时间推迟到8日。

8日凌晨,荔湾封控区有另一场转移正在进行。

“喂,陈医生,我们街道有位孕妇情况有点紧急,需要赶快到医院。”准妈妈卫女士孕期已41周、即将临盆。她已经过了预产期,心里紧张。

凌晨1时许,社区医院陈医生赶回医院穿防护服。1时50分,卫女士和丈夫带上提前备好的行李和新生儿用品下楼。一辆黄色的士在巷口亮着车灯——“爱心孕妈妈专车”车队的司机李师傅在等待。

2时,的士在荔湾区妇幼保健院门口停稳。妇幼保健院的医护为卫女士测量体温,查验其核酸检测结果。妇产科护士长随后带领卫女士和她的丈夫到急诊室。当晚,卫女士顺利进入住院区。

8日的晚上,鹤园小区的阿燕仍在等待何时出发的消息。虽然不得不把囤的菜扔掉一些,她还是更倾向于到酒店隔离,“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不与其他人接触”。

阿燕估计,包括自己在内的东片居民这轮一走,加上此前的部分,鹤园小区大概空了一半。

夜幕中,金黄色灯带为珠江沿岸的住宅区高楼镶边。刘栋抬头望向万家灯火,他料想,自己身处的花园和街道原本应该非常热闹。可惜现在店铺关门歇业,路上除了医护人员和民警,几乎见不到别人。

如果他能更靠近,就会看见万家灯火背后依然热烈地生活着的人们。

隔壁广钢新城的楼上,一名赤着脚的阿姨在阳台跟随某种节奏蹦蹦跳跳,做扩胸运动。

往上一层,一个玫红色衣服小女孩脚步不停,像在搜索着什么。

再往上一层,一名身着睡衣长裙的住户凭栏远眺,若有所思。

刘栋不知道他还要在芳村驻留多久,他对南都记者说,只希望疫情早日过去,街面的夜生活也恢复如常。

采写:南都记者 黄驰波 张林菲 林子沛 黄小殷

摄影:南都记者 徐杰 陈灿荣(除署名外)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