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领到500毫克月壤了,负责团队长期研究月球和水星

7月12日,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在北京举行嫦娥五号任务第一批月球科研样品发放仪式。经审核,包括中山大学在内的13家科研机构,一共获得约17.4764克月壤。其中,中山大学获得500毫克月壤。

IMG_1024.JPG

中山大学获得的500毫克月壤。

据公开报道,此次月球样品领取单位包括中国科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山大学等。样品包括粉末样、岩屑样、光片样等。

IMG_1023.JPG

中山大学获得的500毫克月壤。

在嫦娥五号任务月球样品正式移交地面应用系统后,地面应用系统对月球样品开展了容器解封、样品处理、存储、制备、基础分析、描述及建库等工作。

据悉,此次中山大学获得的500毫克月壤,已顺利交付至中山大学团队。

中大团队究竟如何顺利申请到月球样本?此前是否积累了一定的研究基础?此次收获月壤,对国内行星科学界和中大研究团队而言意味着什么?南都对话此次获得样品团队核心骨干、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副教授肖智勇。

IMG_1021.jpg

中大大气科学学院副教授肖智勇(中)。

南都:此次月球样本的申请流程是怎样的?

肖智勇:此次申请样品日期应该是5月20号前后,是递交样品申请的截止日期。答辩日期是6月11号,而样品获批的时间是7月12日。

此次月壤样本分为研究类的和公益类,研究类样本需要集中受理申请,经过初筛后,6月11号通知我们赴北京答辩,当时大概有15位左右的评委,最终进行投票决定。

南都:中大团队顺利获得珍贵月球样本,是否前期有一定的研究基础?

肖智勇:我主要从事高速撞击过程的物理机理研究的,也就是天体和天体之间的高速撞击研究。我们的研究工作也主要围绕着高速撞击过程的物理机理,以及内太阳系(太阳系以内的水星、金星、地球、月球到火星)的天体撞击历史展开研究,这是我们团队的研究背景。

这一次样品申请是基于我们在上述两个科学问题上思考。我们建议以嫦娥5号采集的月壤为基础,挑选其中的撞击产物作为介质,研究月球上的撞击的历史和撞击的过程,这是我们的研究基础和研究目标。

IMG_1022.jpg

第一批月球科研样品发放仪式。

南都:据悉,中山大学拥有一支长期从事行星科学研究的队伍?

肖智勇:是的,我们团队有一个副教授,3个博士后。研究生一共有8人。

这些年,我们的研究工作主要还是集中在月球和水星方面。我们团队参与了嫦娥3号和嫦娥4号的科学数据分析工作,联合国内的合作伙伴做了一些月球地质学方面的科学发现。

南都:此次收获月壤,对国内行星科学界和中大研究团队而言意味着什么?

肖智勇:这是我们中国人第一次采集到月球原位样品。月球样本在国内多家科研机构院所分发,是我们中国的行星科学界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从中山大学而言,这也是我们中山大学第一次接触到的月壤样品。我们曾经做过一些月球的陨石研究,但从没有接触过月壤研究。因为,我们非常期待这批月球样品,就是因为它很可能会给我们带来更多新的惊喜。

新闻背景:

此前,国家航天局发布了《月球样品管理办法》,规范月球样品的保存、管理和使用,以发挥其科研价值与社会效益。为了实现“早出成果,出好成果”的目标,按照《月球样品管理办法》,抓紧筹建了月球样品专家委员会。

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裴照宇介绍,综合考虑专业、学术成就等因素,经过广泛沟通和充分酝酿,聘任9名专家组成第一届月球样品专家委员会。

与此同时,国家航天局还制定了《月球样品专家委员会章程》,明确了专家委员会职责和工作程序。随后,第一批月球样品信息在中国探月与深空探测网上线发布,并开始受理借用申请。

至申请受理截止日,共收到来自教育部、工信部、自然资源部、中科院、核工业集团、航天科技集团等方面的23家科研机构的37名使用责任人提出的85份申请。经审核,来自13所科研机构的31份申请获得通过,发放总量共17.4764克。

采写:南都记者董晓妍 实习生马欣瑞

图片:受访者供图

通讯员:吴立坚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