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张忠德获评2021年“最美医生”

自从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张忠德的足迹遍布全国多地。图为张忠德与同事讨论病人的胸部CT片。资料图片

德叔很忙。自从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他的足迹遍布全国多地,哪里有疫情,他就出现在哪里。

德叔的大名为张忠德,是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主任中医师。平日里,他是街坊熟悉、喜爱的名中医,是望闻问切、对症下药的“慢郎中”。疫情暴发后,他成为长期奋战在疫情防控救治一线的“急先锋”。7月28日,他从云南瑞丽出发,直奔暴发本地疫情的江苏南京,这已经是他的第7次逆行抗疫。

得知自己获评2021年“最美医生”,德叔的第一反应是“意外”,接着是更为强烈的责任感。他说:“我想努力实现自己的诺言——行医如行善,择善而行,大爱无疆。”

●南方日报记者 钟哲 实习生 饶应洁 张诗瑶

急先锋▶▷

转战多地的“非典幸存者”

8月的南京,最高气温超过30℃。早上6点,德叔起床,简单梳洗,启程前往30多公里外的医院,交班、讨论病情,忙到10点多,再进入病区查房,一查就是三四个小时。

“穿着厚重的防护服,怕上厕所,不敢喝水,那种酸爽谁试谁知道。”一番奋战下来,硬朗的德叔也会有点吃不消。

下午回到酒店稍作休息,马上又迎来各种会议和病例讨论,一直到晚上10点过后才能停下来。

把自己抛在行医的路上,漂泊异乡、日夜连轴,足以概括德叔这一年多以来的行程。从2020年1月24日赴湖北武汉开始算起,这已经是他第7次逆行抗疫了。

今年1月12日,赴河北邢台;3月31日,前往云南瑞丽;5月16日,奔赴辽宁营口,5月26日完成援助任务后返穗,回来正面碰上广州本土疫情。结束家门口的一仗之后,7月7日,他再次驰援云南瑞丽,7月28日又马不停蹄地赶往江苏南京。

全国奔忙的德叔很急。他的急,是出于对病人的责任感,是一种勇气和执念。

“5月以来的3场本土疫情,云南、广东、江苏,都是德尔塔毒株。”德叔说,从中医的角度,经过反复比较,德尔塔的总体核心病机变化不大,以热湿毒为主,属虚症,但德尔塔的症状比以往更重,“广东的高热病人特别多,云南、江苏出现高热和胃肠道症状的病人都特别多。”

前段时间,南京一对50多岁的夫妇高烧不退,出现气喘、血氧低、胸闷,极度缺乏食欲,几乎需要插管。德叔和他的团队通过中西医联合查房、共同制定治疗方案,用个性化的中药汤剂和中成药,用时两天就稳定住了病情。其中,丈夫蒋先生的血氧维持在不需要插管的水平,体温下降到38℃左右,胸闷气喘得到明显缓解;太太王女士恢复得更快,第5天就转为普通型。

征战多地的德叔,根据各地病人特点进行细微调整,以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式,在改善症状、阻断普通型向重症发展等方面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有时候德叔像个“医痴”,“我们做医生的,碰到哪里有疑难病人,就应该特别感兴趣地冲上前去。看到病人康复,也会自然而然有那种充沛的自豪感。”

他的急还来自于对生命的珍视。德叔曾经与非典病魔正面搏斗过,这也是他行医济世“第二生命”的起点。

2003年非典疫情,当时担任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岛分院急诊科主任的德叔,与护士长叶欣不约而同地作出生死抉择——包揽对急危重非典病人的检查、抢救、治疗和护理工作。

一名病人情况急转直下,德叔与叶欣为其插管、上呼吸机,两人因高风险操作而接连“中招”。发烧、呼吸衰竭,他住进了重症监护病房,将写好的遗书压在枕头底下,“后来的每一天,我都觉得也许是生命中的最后一天了。”

几天后,叶欣牺牲的消息传来。后面的许多年,每逢清明,医院都组织同事一起为叶欣烈士扫墓。德叔从来不敢与大部队同去,只选择提前一天和家人一起祭奠叶欣。

经历过生死,德叔更加敬畏生命。“非典成了我当时最大的挑战,而且是最没有准备的一个挑战。”第19天,张忠德出院,他把这一天当作自己的第二个生日,“整个广东倾尽全力对我们开展救治,这就是我第二次生命的开始。更善良,敢担当,知回报,这是我领悟到的东西。”

慢郎中▶▷

快40岁才敢说“可以养家了”

在德叔成为全国知名的抗疫英雄之前,“看咳嗽找德叔”是街头巷尾“老广”们常说的话。作为中医世家甄氏杂病流派传人,他擅长运用中医治疗呼吸道疾病。

几年前,德叔的儿子高中毕业,斩钉截铁地说要学中医。“如果你不让我学医,我就去学一个我不那么爱的专业,不回家了。”

然而,中医这条路太苦了。看着儿子,父亲既感到欣慰,又心存纠结。

“年轻人要一步一个脚印,慢慢磨练。前期一定要吃苦,要把基础慢慢打牢,就像工地,根基越牢,房屋坚固程度就越高。”一句话里4个“慢”字,德叔说得也很慢,字斟句酌。

在中医的哲学里,有时候慢即是快。

德叔的慢,既来自于他在中医这门经验医学上数十年如一日的钻研,还来自于他能“镇得住场子”的深厚积累和底气。

1988年,还未被尊称为“德叔”的张忠德从广州中医药大学毕业,走进省中医院的大门。前5年打基础,后5年干专科,学习、考试、值夜班、查房,占据了他工作生活的大部分。“当时就是狠下决心去学。”

选定了呼吸疾病的研究方向后,1995年,张忠德来到钟南山领衔的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进修,结合中医理论开展实践,一学就是18个月,直到从钟南山手中接过毕业证书。

“到了快40岁,我才敢跟家人说,我能养你们了。”这是一段漫长的培养之路,德叔不问目的,不计回报,埋首耕耘,终成大家。

在中医的哲学里,有时候缓就是疾。

南京的一名患者只有4个月大,高热不退,家属焦急地问,能不能用中药治疗?德叔回答说,可以!

德叔依照幼儿的特点,根据病机开处方,安排煎煮团队以个性的方案处理,慢工出细活,制出20—50毫升的小剂量,再由病人家属分五六次喂下。幼儿一次只喝数毫升,但终归缓缓地把药全部喝光了,大家都松了一口气。两天后,幼儿的高热症状消失了,目前正等待转阴。

在与新冠病毒的较量中,“慢郎中”化身“急先锋”,全国人民都看到了中医药的实力。

2003年非典疫情、2009年H1N1流感病毒疫情、2013年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2014年登革热疫情局部暴发,到2020年以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德叔和同事通过中西医结合的办法,打下一场接一场的硬仗。

“无论在广东、云南还是浙江,我都能看到中西医协同作战进行救治,不分你我,一切为了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南征北战一年多,德叔深有感触。

“现在疫情防控不管在哪里,中西医都是非常融洽的,组建队伍,讨论病例,共同查房,大家互相信任和支持,发挥自己的优势和长处,能够让患者获益更多,让救治成功率更高。”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