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追着娃的期盼 90后苗寨夫妻千里回乡路

南方网讯 时针指向晚上11点,但吴小春手中的针线活还没停下,她要赶着做完。明天,对于她来说,是这一年里意义非凡的日子:这是2020年春运首日,也是吴小春和她丈夫张荣杰启程回乡的日子。

“快过年了,家里的孩子打电话来一直问我们什么时候回去。”夫妻俩的心,已经提前“飞”回了家里。从距离广州近1000公里的贵州凯里市台江县革一乡走出,这对苗寨夫妇在广州已呆了4年多。

今年有些不同,张荣杰和吴小春坐上了免费的扶贫爱心列车,不过,下了高铁,还有盘曲的山路等着他们。日前,南方日报记者跟随张荣杰和吴小春,朝着家的方向出发。

出发前夜

回家前一天晚上,张荣杰和吴小春特意从佛山赶到广州新市墟,为家中74岁的母亲和三个孩子购置过年的新衣服。“不知道孩子长高了多少,这买的合不合适?”两个女儿分别是7岁、5岁,小儿子3岁,正是长个的时候,作为妈妈,吴小春仔细给两个女儿选了花色不一样的衣服,他们俩已经有半年多没有见到孩子了。

把买给家人的新衣服装好袋后,吴小春从回家的行囊里掏出一个长条形的包裹,把外边仔细缠着的毛巾解开后,里面是两幅还没绣完的苗绣。在苗族的传统中,母亲要为女儿亲手绣制苗衣。

“今年太多活了,可能绣不完了。我的嫁衣也是妈妈给我绣的,这是传承。”吴小春一直绣到深夜,还没完工,决定把它带回家。

回乡之路

这一次春运,张荣杰和吴小春坐上的高铁,相较往年颇有些不同。这次从广州开往四川绵阳的D1853次列车,是广东爱心企业支持的扶贫专列,免费送在粤务工人员回家。

列车一路飞驰,行驶过喀斯特地貌山区,穿过了一个又一个隧道。“都匀东站到了。”列车提醒的广播响起。但都匀东并不是他们的家:还有三四个小时的山路等着他们。张荣杰和吴小春的家在台江县革一乡,位于贵州省东南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中部,其中苗族人口占98%以上,有“天下苗族第一县”之称,也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巴不得这里就是自己家,就不用再走山路了。”张荣杰笑着说。由于出发前一晚没睡好,张荣杰上了大巴就开始打瞌睡,等到睁眼的时候,窗外一丛一丛的木制平房在半山腰上出现,屋脊上悬挂着苗族牛角图腾。

“前面有个很陡的拐弯,麻烦师傅注意往后倒点,慢慢拐过去。”张荣杰突然清醒地叮嘱开车的师傅。顺着张荣杰指的方向看过去,眼前的拐角只有45度,山路宽不到2.5米,道路两旁就是悬崖,几无屏障——张荣杰的两个女儿上学要走半小时这样的路。

苗寨欢愉

晚上六点半,山里的薄雾隐没了太阳的光亮,张荣杰和吴小春终于到家(见下图,南方日报特派记者张迪摄)。

“妈妈、妈妈……”刚下车,拖着两条鼻涕的小儿子就跑过来,扑进了吴小春的怀里。张荣杰的母亲从里屋赶出来,看到儿子和儿媳,背过身去倚在门框抹眼泪,头帕轻轻晃动。

“妈……”张荣杰扶着母亲的手臂,轻轻唤了一声,也红了眼眶。

游子归家,全寨迎接。寨里的人三三两两来到张荣杰家里。开饭了!自家酿的米酒是必不可少的,伴随着酒菜的喷香,苗语祝酒歌飘荡在山间。

“虽然一路奔波很幸苦,但是看到孩子觉得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同时也有些心酸——他们流着鼻涕,身上也都是泥,想着能在他们身边就好了。”张荣杰围炭火而坐。

山里寒气刺骨,门上“家业兴旺”四个字,在跳动的火苗的映衬下颜色更艳了。

南方日报特派记者 彭颖 姚翀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